孩子贫血,但是饮食没问题?很可能是因为缺铁!
更新于:2025-03-25 19:14:13

小哲是一个8个月的孩子,小哲很不幸,刚出生就发现皮肤黄疸一直退不了,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损害,后来发现竟然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并发现有巨细胞病毒感染,于是在1月龄时在某三甲大医院进行了葛息手术。

但很快发现梗阻的问题依然没有缓解,于是5月龄时到上海某大型医院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黄疸消退了,肝功能定期复查也很正常,术后至今一直在用药治疗。

好像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爸爸妈妈发现小哲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于是爸爸妈妈就带小哲去医院查了个血常规一看,吓了一大跳,发现小哲的血红蛋白只有8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2.8 fl,红细胞平均HGB含量(MCH)19.9pg,红细胞平均HGB浓度(MCHC)274g/L,考虑缺铁性贫血。

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小哲口服铁剂,小哲的爸爸妈妈也很重视,每次喂药都是特别的认真,但在服用了一个月铁剂后再次去医院复诊,发现小哲的血红蛋白竟然比之前更低了,只有58g/l,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生给小哲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发现小哲有慢性腹泻病史,体格检查时发现小哲的皮肤苍白,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呼吸和心率也明显增快,考虑贫血后所致,于是给小哲完善了贫血的相关检查后分次输了血,直到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标准,很快,缺铁性贫血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发现铁、铁蛋白、转铁蛋白均明显降低,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结果。

同时发现大便常规潜血阳性,考虑消化道慢性失血可能,鉴于之前小哲口服铁剂无效,于是给小哲肠道抗感染后潜血消失,并调整了铁剂的剂量和用法并予补充维生素C和加强营养,出院后的小哲定期复查血常规均提示正常。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是儿童生长发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贫血分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而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儿童生长发育引起需铁量增加、因营养原因引起铁的摄入量不足、长期腹泻和慢性肠炎引起的铁吸收障碍和慢性失血引起的铁丢失过多等等。

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会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疲倦、心悸、活动后气促、眼花和耳鸣等,在诊断上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用铁剂有效可证实诊断。

治疗上主要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应及时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补贴治疗主要有口服铁剂,注射铁剂,必要时予输注红细胞。

对于普通人需要怎么预防缺铁性贫血呢?

1、合理膳食:保障充足和多样的食物供应,以满足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2、增加富含微量营养素食物的摄入:儿童、孕妇、乳母需要摄入大量富含营养素的食物满足需求,膳食改善/多样化的推动重点在于提高动物性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水果、蔬菜在饮食中的比重,提高铁的吸收率。动物来源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植物性膳食要高。

3、管理和控制抑制剂和促进剂:改善食物的制备、加工和调整饮食构成等方法,增加膳食中的铁吸收促进剂(如维生素C等),减少摄入铁吸收的抑制剂(如茶、咖啡等)。

4、食物强化,通过食物适当加入一定比例的铁剂。

5、对于婴幼儿、学龄期儿童及孕妇可以考虑每日补充一定剂量的铁剂。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