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绿美公路示范带一路繁花
黄岭镇植绿22万多株串联十公里山水田园
赖广昭;邓建青
车在路上走,彷如画中游。周启昌摄
电白绿美公路示范带一路繁花。何伟摄
沿着海拔渐升的公路蜿蜒而上,宛如穿越一条流动的彩色绸带。黄金熊猫树挺拔苍翠,宫粉紫荆如云似霞,桂花飘香沁人心脾,火山榕编织成翠绿屏障……
三月的晨雾还未散尽,晨曦为黄岭镇披上一层薄纱,当车辆从该镇高速路口驶入蜿蜒至南清村的“十里花路”时,仿佛误入莫奈笔下的油画长卷。这条长达10公里的绿美公路示范带,以一路繁花的浪漫身姿,串联起山峦、水系与田园风光,为乡村振兴注入诗意与活力。
●赖广昭邓建青
▶植绿
构建路景交融
立体种植体系
近年来,电白区不断优化城乡绿化,从“见缝插绿”到“全域美颜”,从“种树增绿”到“长效管护”,精心打造绿美示范带46公里、绿美精品线路7条,以“绣花功夫”编织出一张覆盖城乡的绿色网络。自2024年起,黄岭镇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将“绿美公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围绕“疏减”“补绿”“添色”“加灌”“增量”“遮挡”原则,在保留原生地貌的基础上,构建起乔、灌、草立体种植体系。
在“十里花路”上,当地共栽种了黄金熊猫、宫粉紫荆、桂花等乔木近3000株,火山榕、杜鹃球、翠萝莉、红继球、黄金叶等灌木近22万株,致力于做到“补齐连片、应绿尽绿”,让公路沿线景观充分融入山峦、水系、农田、林地等自然景观。
如今,山路蜿蜒而上,地被植物随山势起伏铺展,做到路景交融,突出了绿色和人文融合之美。
“绿化三分靠种植,七分靠管护”,黄岭镇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网格化管护模式。
在“十里花路”上,经常可见网格员巡查,不时查看路边绿植的生长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岭镇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示范公路沿线按所属的行政村划分为网格,每个网格由村委会负责,明确管护范围和责任人。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绿化管护员,负责日常巡查、养护工作。同时,黄岭镇还充分利用“积分制”,鼓励示范公路沿线邻近的村民自愿认领绿化带管护任务,根据管护效果进行评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奖励。这种全民参与的管护机制,激发村民参与巩固绿化成果的积极性,确保苗木“栽得活、长得好、美得久”。
▶转化
“繁花之路”
助乡村游出圈
群山披绿,南清村被树木包裹其中,一汪碧水格外耀眼。南清村建成生态林面积达170.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31%,负氧离子浓度超1300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长达10公里的“会呼吸的绿廊”不仅畅通了旅客抵达南清村的通道,也颇有成为农文旅融合的“金纽带”的趋势。
每逢周末,许多游客驱车穿行于“十里花路”的缤纷花廊间,感受“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诗意,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捕捉花影。一路前行,进入南清村中,又见村民房屋错落整洁,南蕉、油茶环绕房前屋后,路旁鲜花绿植迎风生长,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朋友。
有了客流,南清村以农文旅融合助乡村游出圈。矿坑遗址生态修复、农产品“微工厂”、“体验菜园”、油茶产业研学基地、风貌塑形空间、轻奢民宿、特色餐饮等项目有序开展,农家小苑、“四小园”、溪流沿岸、露营基地、直播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持续升级改造,对家庭游、研学团队等群体的吸引力不断提高。
更可喜的是,乡村的“颜值”正不断转化为“产值”。2024年,南清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106万元,同比增长165%。村民因此笑称:“绿水青山真是咱们的‘绿色银行’!”
“随着‘百千万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南清村将继续全力打造山水画卷般的生态景观带。”黄岭镇党委书记谢爱华表示,将深化“一路一策”养护模式,以“绣花功夫”精修细节,让这条“繁花之路”永葆生机,同时继续深耕“绿美+文旅”模式,绘就“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