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已经成为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的居民中,有25.2%的人患有高血压,总计约2.7亿患者。这意味着每4个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人受到高血压的困扰。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血压的变化,居家监测血压成为健康管理的新趋势。在电商狂欢节“618”期间,电子血压计成为了热销产品。许多消费者抓住这个机会,为家人购买这种设备,以便在家中就能准确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并防止病情恶化。
潜伏在人体的“定时炸弹”
由于高血压发病隐匿性强,通常无症状或只有轻微且不具特异性的症状,因此往往被忽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数据,我国人群中知晓、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1.6%、45.8%和16.8%。这意味着近半数的人对自己的血压状况一无所知。
如果延迟发现和干预高血压,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持续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和主动脉等重要器官造成伤害,最终可能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生命构成重大威胁。
临床上,高血压尚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其主要治疗目标在于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避免引发各种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定期监测血压变得尤为重要,以便能够及时捕捉到任何异常迹象。
专家建议:早晚进行居家测血压
目前,血压监测主要分为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家庭自测血压三种方式。其中,家庭自测因操作简便、应用广泛,并且避免了白大衣效应,已成为帮助患者了解日常病情、协助医生诊断的重要手段。
《HOPE亚洲网络共识》指出,以家庭为基础的血压管理方法适用于高血压的筛查、诊断以及监测降压治疗。为了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发现未控制的血压个体,需要使用经过验证的设备并遵循标准化方案进行自我测量,即在一定条件下、特定时间、休息状态下进行测量。
进行居家血压测量时,应遵循722原则,即连续测量7天,每日测2次(早晨和晚上),每次至少测2遍。重要的是,必须使用有效的血压监测设备。
精准测血压需注意五大要点
那么,如何在家精准、规范地测量血压呢?以下是五个关键点:
1
理解测量原理
市面上的电子血压计多采用示波法进行测量,但与诊室结果相比,存在一定误差。相较之下,基于柯氏音法设计的水银血压听诊测试通过血流冲击血管产生的声音变化来测量,更为精确。
2
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使用经过科学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与其他部位相比,上臂的血压值源于肱动脉且离心脏近,因此准确性和重复性更佳。
3
选择适用范围广的设备
建议选用能在心房颤动、心律不齐、低血压等多种情况下,或对孕妇等特殊人群仍能准确测量血压的家庭血压监测设备。
4
考虑老人使用的便捷性
随着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老年人及其家属应选择操作简单、易读数、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设备,如具备语音播报、自动调节音量、放大屏幕字体、数据自动传输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5
警觉细微的身体变化
不规则脉搏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迹象。若发现脉搏不规律,应怀疑可能存在心房颤动,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选择居家血压监测设备时,既要考虑其准确性也要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对于电子血压计这类智能产品,优秀的技术、高端配置以及人性化设计都是实现精准测量的关键。此外,即使在心房颤动、心律不齐、低血压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也应保证血压的稳定测量;并应能够智能感知脉搏的规律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提醒用户。这些特性使得居家测血压变得更加安心可靠。
从长远来看,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梗和中风风险,从而节省医疗费用。因此,无论是否已被诊断为高血压,都建议每个家庭常备一台柯氏音电子血压计,做好定期监测。若血压平均值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获得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