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得社书法,抒写大美台州
更新于:2025-03-25 21:25:11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大美台州”十得社第二回书法展现场

台传媒记者陈伟华文/摄

十得社是由一群中青年书法家组成的书法团体,他们的作品或奔放、或秀美、或古拙、或沉稳。他们以流淌的笔墨,书写独特的艺术和生命。

书法与诗词的相遇

3月20日上午,2024年度台州市文艺名家(名团)展演工程系列活动——“大美台州”十得社第二回书法展在台州书画院开展,共展出120幅作品。此展以“大美台州”为主题,由十得社成员蒋挺辉、张林忠、吴承东、方匡水、於群英、吴元俊,携手台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创作而成的讴歌新时代和台州山水的书法诗词作品。

参展作品中,蒋挺辉的《台州赋九篇》、张林忠的《大隐雅集记》、吴承东的《徐燕萍卅年回首·百里纵眸》、方匡水的《池健·登天安门城楼》、於群英的《应莉英·台州撤地设市暨椒江撤市设区三十周年》、吴元俊的《王瑞人·台州游记》,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望。

“我对小楷的热爱,源于读大学时看到邓散木的小楷《三都赋》。当时,我对传统书法的执笔法还没有掌握,就以钢笔的握笔方法,对《三都赋》临摹了整整一年多时间。这以后,我的心里便深深地植入了书法的种子。”十得社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蒋挺辉说。

“我在尝试‘自写自文’的创作模式,在抄写过程中,我可能会忽视书法技巧方面的东西,但在汉碑、金农隶书两者如何融合等方面,会作一些思考和探索。”张林忠说,他的《大隐雅集记》,在外形上,看似披着金农“渴笔八分”的衣服,实则是建立在他多年研习汉碑的基调上的。

杨日赞与妻子以及朋友,一道前来观展。杨日赞是天台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从小便酷爱书法,数十年如一日,遍临古今诸家碑帖,先后跟着书法名家学习,现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诗和词可谓地地道道的‘国产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从《诗经》,到《离骚》,再到唐诗和宋词,诗人、词家简直多如天上星。而中国书法和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瑰宝,它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交融和相得益彰。”杨日赞说,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笔墨纸砚的独特组合,将诗词的意境与书法的艺术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态。

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强认为,在书体上,这次展览涵盖真、草、隶、篆、行五体,社员们以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诠释“和而不同”的学术理念,展现我市书法兼容并蓄的格局。在形式上,有手卷、条幅、斗方等;在内容上,创作的大多书法诗词作品,都与台州有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

小社团搭起成长舞台

十得社创办于2021年7月,发起人蒋挺辉、张林忠、吴承东、方匡水、於群英。2024年,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元俊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十得社的活力。他们以书法艺术为纽带,笔墨相酬,书写着诗意的人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破“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观念,他们走进台州一水美术馆,在探访十得社的同时,感受笔墨的文化魅力,且成为十得社的新生代粉丝。

而十得社社员则以笔为媒,记录台州“共同富裕”的实践图景。他们将山海风光和城市蝶变,以及民生福祉,凝于毫端。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既是艺术的升华,更是时代的注脚。

台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波说,十得社扎根台州,深挖“和合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笔墨。从社员精心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既看到对继承传统的敬畏之心,也感受到对地域诗文的创新表达。

据了解,该展览由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主办,至4月7日结束,之后将移至三门举办。

作为生活方式的阅读
作为生活方式的阅读
2025-04-14 16:06:58
特展在故宫开幕
特展在故宫开幕
2025-04-15 12:30:33
《故宫建筑之美》
《故宫建筑之美》
2025-04-18 06:55:35
我市举办广场舞展演
我市举办广场舞展演
2025-04-20 0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