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必备:存款再多,也不能忘记留出紧急备用金
更新于:2025-03-25 22:10:17

01

随着数字支付的日益普及,许多人对“现金”的概念逐渐淡化。

许多人坚信,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在手,便可轻松游历天下。毕竟,现代的智能手机已能完成大部分的转账及支付功能。

表面看来,这种观点似乎并无不妥,电子支付系统的确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现金”已无用武之地?答案并非如此绝对。

从生活实际出发,我们会发现虚拟的电子货币始终存在不确定性,而真正握在手中的现金,才是最真实、最完全属于自己的资产。

例如,当你想在线下购买一台价值过万的电脑,却因银行卡限额受阻,即便你账户中存有十万元,也无法使用。但如果手中拥有现金,那么这台过万的电脑便可随心所欲地购买。

尽管“现金”携带起来可能稍显“累赘”,但它却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无障碍使用,不受网络、限额、故障或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02

对于曾赴偏远地区旅游的朋友而言,他们深知在这些地方,“现金”是最便捷的支付方式。

当网络环境不佳时,你可能无法通过电子方式完成支付,但如果你手中有现金,便能迅速达成交易;当手机电量耗尽时,你同样无法完成电子支付,而现金则可立即派上用场;

无法扫码支付时,现金同样能轻松解决问题;即使遇到某些技术故障,只要你手中有现金,这些故障对你也毫无影响。

在大城市中也是如此,当人潮拥挤导致网络质量下降,你可能无法进行电子支付。此时,如果手中持有现金,即便网络再糟糕,也不会影响到你的支付行为。

即便你的账户中存有足够的资金,一旦遇到不幸的“卡壳”情况,现金的作用便凸显无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金的功能是全面的,而电子支付的功能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论风险多大,都不会影响到你手中的现金,但却会对你的数字存款产生影响。

这并不是说数字支付不好,而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家中也应备有一定数量的现金。

03

至此,你或许会质疑,如今已是2024年,为何我还在提倡这种看似“落后”的观念?

是否落后是一回事,但其实用性、是否能在关键时刻保命则是另一回事。

以“购买黄金”为例,你在网络上购买的数字黄金与你在实体店购买的实物黄金,其意义和价值是截然不同的。

当你在网络上购买数字黄金后,从付款那一刻起,你可能会担忧——如果我所购买的数字黄金价值突然归零,我该如何是好?

而如果你购买了实体黄金,即使你已完成付款,心中也会格外安稳,因为实物黄金就在你手中,无人能够将其清空,除非遭遇盗窃。

手中的“实物”能给人以莫大的安心和强烈的安全感,而虚拟物品由于并非实际持有,往往不能带来同样的心安和保障感。

这与“炒股”类似,一旦你将资金投入股市并被套牢,需要使用时却发现难以取出,那时又该如何是好?

04

因此,即便存款再多,也应留存一部分现金,原因归纳为五点。

首先是流动性需求。你可以在任何城市、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完成交易支付,即使遭遇紧急状况也能迅速应对。

其次是支付的可靠性。在网络通讯不稳定时,电子支付可能受到影响,而现金支付则完全不受影响。

第三涉及投资问题。在进行大额交易时,现金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

第四是内心安全感的问题。钱财实实在在掌握在手中与存放在银行里,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是截然不同的,只有到手的钱,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最后是风险管理。所有虚拟化的资产都潜藏风险,而那些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资产,才具有较小的风险性。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留有一定量的应急现金与家中分文不剩的情况,在抵御风险的能力上有着天壤之别。

正如前文所讨论的“黄金”,虽然数字化黄金的价格与实物黄金相同,但在真正出现问题时,实物黄金无疑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05

既然“现金”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应该留存多少现金呢?建议为总存款的5%到10%。

假设你拥有10万元存款,那么不妨在家中留存5千至1万现金。即使中途遇到任何问题,这笔现金也能用于应急。

正所谓“未雨绸缪”,便是此理。

请记住一句话:“未知明日与意外,哪个先来临。”我们作为普通人,在应对生活风险时,既要做最好的准备,也要有最坏的打算。

假设你有十个鸡蛋,但你不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存放鸡蛋,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会全部破碎,至少能保留下几个。

因此,即使拥有存款,也应留有现金,多一份谨慎,总是更有利于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