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晋祠之藕香榭 稻花榭
更新于:2025-03-26 12:21:30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畅游晋祠之藕香榭 稻花榭

赵士岱 文/图

  晋祠公园东大门广场上的第二组亭台是藕香榭与稻花榭。藕香榭居北,稻花榭处南。所谓“榭”者,依水而筑之亭也,这二者由一座精美的十字桥牵系,隔水相对。十字桥的东面通向晋阳大道,西面通往晋祠公园。

  两榭建成于2017年,南北呼应,四周有栏杆,前面有抱厦,东西接长廊,宛若水中仙阁。藕香榭之上,题有一副楹联“春色放开杨柳绿,露珠滴尽藕花香”,勾勒出春日柳绿、夏时藕香的清幽画面。稻花榭楹联“泉水清于秋水碧,莲花开处稻花香”,将晋祠的神韵尽揽其中。

  藕与稻,堪称晋祠的两大特产。晋祠之地,得天独厚,水源丰沛,为藕与稻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温床,故而二者盛产于此,年复一年,滋养着一方百姓。

  历史上,晋祠地区许多自然形成的水塘里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藕是荷花的根,也是百姓餐桌上的时蔬,晋祠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藕根”。每至九月十月,藕根进入成熟期,彼时,采藕人忙碌于荷池之中,那丝丝缕缕的藕香,悠悠飘散在空气中,成为晋祠夏秋时节独有的生活雅趣。

  晋祠的稻子亦是声名远扬,其种植历史源远流长,至迟在北魏时期,这里已经大量种植稻米。范仲淹曾赞曰:“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寥寥数语,勾勒出彼时晋祠稻浪翻涌、仿若江南水乡的盛景。欧阳修亦留下“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的千古佳句。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晋祠镇诸多村庄,如王郭、长巷、五府营等,村内湿地纵横交错,为稻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稻子成熟,历经加工,化作粒粒晶莹的大米,晋祠大米自古便声名赫赫,被列为贡品。每年九月是晋祠稻子成熟的季节,初秋微风轻拂,稻浪层层起伏,成为晋祠不容错过的绝美一景,引得无数人驻足观赏,沉醉其间。

  今晋祠公园东有北大寺村和南大寺村。北大寺村坐拥百亩荷花池,夏季,荷花灼灼,荷叶田田;南大寺村有稻田百亩,金秋时节,稻穗低垂,满目金黄。二者相映成趣,吸引着八方宾客纷至沓来。而这荷池与稻田,恰是藕香榭与稻花榭命名的灵感来源。

一年一约樱花季
一年一约樱花季
2025-03-28 10:05:19
春到完达山
春到完达山
2025-03-31 00:39:00
千树梨花千树雪
千树梨花千树雪
2025-04-01 17:35:49
让假日经济动能澎湃
让假日经济动能澎湃
2025-04-01 19:36:26
让花卉旅游香飘八闽
让花卉旅游香飘八闽
2025-04-02 12:56:04
赏绝美“瀑布”花
赏绝美“瀑布”花
2025-04-03 05: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