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法院召开“涉宠物消费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
更新于:2025-03-26 12:23:21
  随着宠物经济不断升温,与宠物消费相关的纠纷也频频发生。3月20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昌平法院)召开"涉宠物消费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系统梳理了该院近五年审理的涉宠物消费纠纷,通报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五起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宠物行业市场秩序。此次新闻通报会由昌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梁志勇主持。
  数据显示,涉宠消费纠纷呈现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特点。其中,繁殖交易环节产生的纠纷是涉宠消费纠纷的主要类型,占比过半。此外,因宠物被越来越多的人赋予了情感角色,当事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现象凸显。值得关注的是,分享类社交平台成为养宠人士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对消费决策起到明显作用。然而,因缺乏平台监管、信息真假难辨,买家收到宠物后发现与商家信息不符的情形时有发生,易产生争议。
  "出售带病宠物现象频发,繁殖交易中存在检验检疫不足的问题。"通报会上,昌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松清介绍道,宠物健康状况是繁殖交易的关键因素,然而病症发生一般具有滞后性,消费者发现宠物患病后往往难以举证卖家过错,陷入维权困境。当下,网购宠物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暗藏法律风险,如售买双方信息不对称、合同权利义务约定失衡等,这也成为宠物消费纠纷多发的主要原因。
  为此,昌平法院提出法律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宠物或相关服务时,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内容、质量标准、费用等关键条款,并保留好相关交易凭证。
  通报会上,昌平法院民二庭庭长李雪莲、副庭长王开艳围绕宠物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发布典型案例。
  昌平法院提出倡议,进一步健全宠物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对宠物交易市场、宠物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引导商家使用标准化合同。同时,定期发布宠物消费违法案例,提高公众对宠物消费的法律风险认知,促进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消费者规范交易避免损失。
  图/昌平法院

【来源:北京政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