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观察丨清明时节山火纷纷 超过九成这样造成……
更新于:2025-03-26 12:24:02

近期以来,广东多地接连发生山火,特别是临近清明,森林防火的话题持续引发网络关注和讨论。羊城晚报记者观察发现,近期广东多地山火频发,既与去年年底以来持续干旱的天气密切相关,也与近期祭祀和农事用火增多有明显关联。

3月24日,有茂名化州市网友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晒出视频,称化州市中垌镇发生山火,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中垌街昨天火烧岭烧了一天一夜,今早起床发现远在中垌街上好多灰,租房走廊上,广场上全是”。

3月23日,有河源网友发布视频,称所在地附近发生山火,担心殃及自家房屋,“这火马上就要烧过我家来了,在线网友给我个办法,我该怎么办?烧了差不多有一公里左右。”

据韶关市曲江区融媒体中心报道,因临近清明,曲江区马坝镇转溪村村民邓某违规携带香烟、打火机、蜡烛、香等祭祀物品上山祭扫,不慎引发山火。由于天气晴朗干燥,火势迅速蔓延,百余人历时4个多小时才将明火扑灭,但依然有大片林木遭焚毁。村民邓某已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还面临罚款。

多地无降雨 久旱增风险

“干燥”是近期广东天气关键词。

3月22日,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官方微博@广东天气发布提醒称,截至当天16时,“广东大部相对湿度不足30%,始兴低至20%,十分干燥。截至16时20分,韶关、清远、肇庆共19个市县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生效中,意味着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火势蔓延速度极快,户外活动一定要注意森林防火。”

3月24日,@广东天气再次发布微博提醒:“天晴干燥,目前全省共有103个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生效中”。

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多份森林火险趋势报告显示,2025年1月至3月期间,广东全省森林火灾数量与近五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火险气象等级长期处于高位,部分地区甚至达到“极高火险”(五级)。

据了解,广东多地近期山火频发,与连日来持续干旱的极端气候相关。长期无有效降雨,导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处于高位,形成“一点即燃”的脆弱环境。

2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东省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林业局局长蒋宏奇表示,去年入冬以来,广东以晴朗干燥天气为主,降水减少,大部分地区连续70天没有有效的降雨,一些地方火情阶段性集中多发,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蒋宏奇称,今年2月至4月,全省除西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水同比仍偏少两到三成以上,局部偏少五成,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仍将长期保持在高位。

3月23日,广东省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称,目前天气持续干燥,多地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请注意森林防火和家居用火安全。

“人祸”甚天灾  管控压力大

天干物燥的自然原因加剧火灾发生的风险,人为用火不当则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每年3月至4月正值春耕和清明祭祀的高峰期,烧荒、烧杂草等农事用火和烧纸、燃放鞭炮等民俗用火叠加,野外用火的管理难度陡增。

近五年同期数据显示,广东山火起火原因以祭祀用火和农事用火为主,其中祭祀用火约占三至四成,农事用火约占四至五成,这一趋势在2025年依然延续。

据清远日报报道,今年以来,清远市连山、连州、佛冈等地发生多起山火,或因随意丢弃烟蒂引起失火,或因携带打火机、冥纸等易燃品上山祭祖不慎引燃地面上的杂草,或是村民在田间“烧地草”导致火势蔓延,均是人为因素所致。

有统计显示,我国森林火灾中97%以上系人为因素导致,近期部分地区发布的山火案例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

防患于“未燃” 需加强管教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广东省较大火灾次数处于波动下降趋势。尽管今年以来实际火灾数量并未显著增加,但在近期极端气候的背景下,火险等级升高与人为活动叠加导致火灾潜在威胁升级,防火压力远超往年。

广东省已通过林长制压实防火责任,推行网格化管理,在重点区域设卡检查、发布禁火令。不少地区在清明前设置防火检查站,禁止携带易燃品上山,防患于“未燃”,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仍存在监管盲区,如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3月19日和20日接连发生两起祭祀引发的火灾,说明一些基层火源管控方面仍然存在漏洞。

“不是说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吗?”“遵守法规,法规是用现实的无数案例而定的,心存侥幸害人害己”“我家老人不听话的,叫她别烧纸和香,她说她有分寸的”……针对一起人为因素导致的山火,网友们发表评论,认为加强惩处和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清明的到来,火险形势或将进一步严峻。特别是一些民众防火意识淡薄,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宣传警示教育成为重要举措。唯有通过强化预警、严控火源、提升应急能力与公众意识,方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守护生态安全。

文丨记者 张文

周继红,退休
周继红,退休
2025-03-26 2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