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千亿放贷嘉银科技:一键授权超700份协议担保机构为子公司
更新于:2025-03-26 12:25:19

金融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由此成为历年央视3·15晚会关注的焦点。刚刚过去的3·15晚会,曝光了新型金融消费骗局——电子签高利贷,借贷宝、人人信被点名。在去年,同程金融则因利用礼品卡变相高利贷被曝光。

随着媒体不断揭露,以及监管部门持续高压整顿,互联网金融行业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盐铁财经发现,仍有助贷机构悄悄进行着“灰色生存术”——

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息费拆分”“隐形担保”等操作,变相推高借贷成本,更有甚者,借“一键授权”,让借款人无感知签署数百份协议,使其在看似合规的流程中陷入风险漩涡。

在多个消费者投诉平台上,盐铁财经注意到,嘉银科技旗下的你我贷、极融就涉及上述问题,且引发了大量投诉。

低调的嘉银科技逆势增长

虽然是一家上市互金助贷平台,但嘉银科技一向低调。

不过在去年年底,嘉银科技却曝出重磅消息——在上海花13.5亿元买了一座楼。对此,嘉银科技公告称,买楼是为满足业务持续增长的需求。待交割完成后,其将成为公司新总部。

一出手就是13.5亿元,且是购买象征着扩张的大楼,这也表明,嘉银科技到底是够赚钱的。

据公开资料,成立于2011年的嘉银科技,原名嘉银金科,于2019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嘉银科技最早起家于P2P网贷,此前其旗下平台“你我贷”也是国内老牌P2P网贷平台之一,主要经营向借贷双方提供信息公布、借贷撮合等服务,收取用户平台服务费。

随着监管要求清退P2P网贷,嘉银金科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公司也在2023年更名为嘉银科技。嘉银科技表示,“此次更名不仅是品牌形象的更新,更是嘉银科技发展战略的升级,以及对自身技术与服务能力的迭代和进化”。

改头换面的嘉银科技在官网上这样介绍自己,“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服务集团,致力于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消费场景内连接消费者与金融机构,让每位用户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科技服务,同时助力金融机构业务高速增长。”

而且或为与P2P网贷彻底切割,“你我贷”的运营主体上海你我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早在2022年就更名为上海五行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24年4月,这一公司又被注销。

这个过程中,还不得不提嘉银科技旗下另一个平台极融云。嘉银科技的年报披露,2019年9月,嘉银集团与连接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科技驱动平台Geerong Yun(极融云(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业务合并。“于合并前,Geerong Yun及本公司由严定贵共同控制。合并后,Geerong Yun成为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此外,上述年报显示,2019年7月3日,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极融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极融云科),2019年9月,极融云和极融云科进行了共同控制下的业务合并,因为两家公司均由严先生控制。

目前,极融云科的官网的介绍,极融业务目前包括极融中国和极融海外两大业务线。其中,极融中国业务主要是为持牌金融机构挖掘和推荐借款用户,并帮助其为借款用户提供全流程的互联网信贷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助贷。这也说明,吃到网贷甜头的嘉银科技,继续在借贷行业转悠。

同时,继续沿用了此前的品牌名,目前嘉银科技旗下两个主要助贷产品分别为“你我贷借款”和“极融借款”。

有意思的是,在“你我贷借款”和“极融借款”APP的“借款隐私政策”中,“你我贷”和“极融”均指大连高新园区中融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实际运营方则均为极融云科。

为何嘉银科技把旗下平台“挂靠”到这家注册资本仅为1.5亿元且远在大连的小贷公司,确实蹊跷,不过也倒符合了“持牌经营”的要求。

但是,根据已经颁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小额贷款公司不得有以下行为: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

在两者的“输血”下,嘉银科技近几年日子过得不错。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7.8亿元、32.71亿元、54.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2亿元、11.80亿元12.98亿元。

2024年,虽然增速下滑,但和整个行业相比,嘉银科技在创始人严定贵的带领下,相对激进。上半年,嘉银科技撮合信贷放款规模达到465亿,逆势同比增长6%;第三季度的促成交易金额更是同比增长约10.3%,达到267亿元,创历史新高。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其累计收入43.97亿元,同比增长13.71%。

费用“组合拳”惊呆借贷人

而在狂飙突进的逆势增长下,在多个消费者投诉平台,你我贷和极融也面临着大批量的投诉,让人无法忽略。

“为什么我在还款时发现,莫名出现了高昂的担保费、融资咨询服务费、贷后服务费和会员费?”这是很多用户在借款后,发出的疑问。

他们发现,虽然在你我贷和极融APP上,均显示“综合年化利率(单利)7.2%起(1千元1天费用1毛1起),但实际借贷后,却发现这个“起”字大有玄机,几乎很难享受到所谓的7.2%的综合年化利率。而且在还款时发现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有的加起来综合年化利率远超36%。

在黑猫投诉上,一名用户表示,其通过你我贷借款两笔,第一笔是2024年10月25号借款22000元,第一期贷后服务费2530元,担保服务费378.4元,第二期贷后服务费2530元,担保服务费378.4元;第三期担保服务费378.4元,第四期担保服务费378.4元,第五期担保服务费378.4元,第六期担保服务费378.4元。

2024年11月1号,这名用户又借款4200元,第一期贷后服务费472.5元,第二期贷后服务费472.5元,截至此时,其所有的贷后服务费和担保费加起来高达8275.4元。

另一名用户投诉,其于2025年1月25日在你我贷借款10000元,分期12期,总共要还13590元左右,其中担保费990.72元,贷后服务费2208元。

盐铁财经粗略计算了一下,加上担保费和贷后服务费,这名用户承担的综合年化利率高达79.6%。

极融同样,一用户称,其在极融借款平台上借29600元,分十二期还款,第一期和第二期在利息和担保费之外还多收取每期3330元贷后服务费,每期还6128.68元,第三期到十二期,每期利息加担保费应还2798.68元,在其不清楚的情况下多收取6660元的贷后服务费。同样加上担保费和贷后服务费,盐铁财经粗略计算发现,其承担的综合年化利率高达149.7%。

在黑猫投诉上,截止到3月24日,你我贷的投诉量高达74000多条,极融的投诉量也累计达8600多条,不少对自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各种费用,形成了高昂的借贷成本表示不满。

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

另外,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息的最新司法保护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

而且,根据协议,盐铁财经注意到,你我贷和极融的融担公司均为海南银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福建嘉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而这两家公司又与极融云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眼查显示,海南银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法定代表人为梁斌,注册资本5亿元,是极融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福建嘉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同样与极融云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历史主要成员中,也有梁斌,另一名历史主要成员张光林目前担任上述极融云科的法定代表人。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这种通过收取担保费等方式变相提高借贷成本,折算后的借贷成本如果远超法定上限,可能构成高利贷行为。

一键“套娃”授权700多份协议

盐铁财经注意到,不只是莫名收取担保费的问题,你我贷和极融还疑似存在着对个人信息的层层导流过度授权,而其合作的第三方也不忘收取担保费,相当于进一步增加了借款人的借贷成本。

通过小米应用商城下载的你我贷APP主页,盐铁财经的授信额度为61800元,点击“查看额度”,在界面没有显示任何协议的情况下,你我贷要求完成身份认证,即提交身份证的正反面,才能完成下一步。

但如果此时选择退出,界面提示“身份证不在身边?手动填写继续申请”,并且反而出现了需要确认授权的协议书。

在这一界面,协议书有五项,分别是《电子签名委托授权协议》《风险告知书及个人信息授权书》《征信协议》《合作方借款及相关授权服务协议》《资方征信查询授权书及相关协议》,但各个协议尤其是后两个内嵌的协议却不少。

其中,点击《资方征信查询授权书及相关协议》,盐铁财经注意到,这里的资方都是持牌机构,包括廊坊银行、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东营银行、珠海华润银行、福建华通银行、临商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威海蓝海银行、西安银行、梅州客商银行、徽商银行、苏商银行、华夏银行合肥分行、承德银行、本溪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吉林亿联银行、东营银行小企业专营中心、安徽新安银行、锦程消金、盛银消金、湖北消金、宁银消金、厦门金美新消金、广州TCL网络小贷、大连高新园区中融信小贷等近30家,合作协议合计达99条。

而点击《合作方借款及相关授权服务协议》,盐铁财经发现,其合作的第三方机构需要签署的协议更多。这些第三方包括信用飞、美易借钱、豆豆钱、恒小花、哈啰、全民钱包、钱小乐、还呗、好会借、火山融、融360、小赢卡贷 、花鸭、花花有米、易借速贷、火山融借钱、鲸享借、榕树贷款、花花有米借钱、乐享借等20多个第三方平台,且多个第三方又内嵌不少协议,仅榕树贷款就高达171份,合计达613份协议。

而在用户与你我贷签署的《个人信息授权书》中,用户授权的个人信息十分广泛,既有包含面部识别图像及视频、语音声纹、婚姻状况等在内的个人身份信息,还有包括个人在申请、使用你我贷及其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时所提供以及形成的任何数据和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留存的任何信息,申请提额时还需向你我贷提供的芝麻分信息、淘宝值认证信息等各种类型的信息。

如果加上《征信协议》里面的2份协议和《风险告知书及个人信息授权书》里面的6份协议,这意味着用户表面上授权的是5份协议,但在背后却无感知授权了721份协议。上述部分个人信息则被有选择地分享至这些平台中。

而对于借贷人来说,很难注意到如此之多的授权平台和协议,而且各家平台在具体执行中的信息授权、共享等范围不一致,用户也难以辨别。

盐铁财经同样下载了极融APP,发现两者的界面和合作平台几乎一模一样。换句话说,用户一键授权,同样在极融平台上签署了700多份协议。

而这种信息的“过度授权”,既与《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的“最小必要”原则相悖,而用户敏感信息(如身份、通讯录、财产状况等)被共享至大量第三方,也增加了信息被滥用或非法交易的风险,有的还直接被分享至快递公司、催收公司、律师事务所等。

尤其是有的第三方同样没有牌照,如花花有米平台,盐铁财经在小米应用商城,无法搜到该平台的APP,想要下载只能通过浏览器下载,而在下载时,盐铁财经所使用的小米手机提示,“该应用未经虾米安全审核”。且在投诉平台上,该平台也被用户大量投诉收取过高的担保费等。

此外,在用户一键授权后,个人征信可能会在短期内被资金方过度查询,“征信花了”后,可能影响后续房贷、车贷等正规金融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你我贷和极融合作的不少第三方,同样要签订“担保服务合同”。如美易借钱,就出现了与博盛安融(天津)融资担保公司签订的合同。这也意味着,借贷用户将会被层层收取“担保服务费”。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严定贵给嘉银科技定下的目标是,2024年全年促成借款金额实现930亿元至980亿元,虽然财报尚未公布,但从前三季的完成度来看,全年“千亿”目标的达成似乎不难。但在狂飙突进的同时,作为一家标榜科技引领的上市公司,嘉银科技也应该在其他方面也发挥真正的引领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