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
油菜花翻耕还田 |
记者 刘雪红 刘茹男
3月20日,恰逢春分节气,黔南州农科院都匀摆茶科研基地里,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整地、翻耕、播种……休整一冬的土地被唤醒。
农机手驾驶旋耕机开足马力,将油菜翻耕还田,化作春泥为土地注入“营养”。“油菜是重要的优质绿肥作物,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提升耕地质量。”州农科院蔬菜科创团队工作人员介绍,摆茶基地是黔南开展蔬菜“四新”技术试验示范的主阵地,主要开展茄果类新品种试验示范,多年连作,容易导致病虫害高发、频发、重发,因此,去年对该基地进行了休耕轮作,为今年的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积蓄养份。“土地翻犁的同时,引种试验的蔬菜新品种也同步启动了播种工作。”
据了解,今年摆茶基地引种试验示范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有茄果类和瓜豆类,重点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及贵阳等目标市场,鉴选出适宜黔南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蔬菜新品种,推荐给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等生产主体种植。除了引种试验,还对红酸汤番茄、皱皮线椒等100份以上地方特色蔬菜资源进行评价试验。在新品种引种试验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种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新装备的集成配套,实现良种配良法,不断提升农业科技生产水平。同时,还针对各类名、特、优、新蔬菜进行示范展示,增加科普研学和农旅体验的多样性。
在摆茶基地的中药材标准化试验田,州农科院中药材科创团队正在进行薄荷、藿香等备受市场青睐的药食同源中药材的播种工作。黔南作为重要的道地药材产区,素有“天然药库”美誉。摆茶基地承担着全州道地中药材引种试验任务,聚焦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大力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繁育研究,筛选出适合贵州区域种植的优良中药材品种。
目前,摆茶基地已收集和选育了半夏、白芨、黄精、头花蓼、金花葵、玫瑰茄、苡仁、钩藤等20余个道地中药材品种,开展“粮-药”高效复合种植技术、“玉米+黄精/白及”高效种植模式、名贵中药材种苗繁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示范、品种筛选及适应性种植评价等研究,其中,杜鹃兰、淫羊藿、黄精等名贵中药材种苗繁育技术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黔南不断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摆茶基地作为集“试验示范、人才培训、教育研学、农旅开发”为一体的农业科研示范基地,配套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主要承担蔬菜“四新”技术研究、地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道地中药材引种试验、农业科普教育等科研任务。2023年,摆茶基地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和“黔南州科普教育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