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塑陶生韵 成就一代传奇
更新于:2025-03-26 13:00:38

本文转自:佛山日报

巧手塑陶生韵 成就一代传奇

被誉为“泥与火的诗人”,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洪标走完艺术人生

廖洪标与作品《释迦牟尼坐像》。
廖洪标代表作《济公》。
廖洪标代表作《画龙点睛》。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

  图/新石湾美术陶瓷厂

  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洪标先生于3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1岁。廖洪标从艺七十余年,为石湾陶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 作】  

  突破束缚赋予泥胎以鲜活生命

  廖洪标先生,被誉为“泥与火的诗人”,1936年出生于佛山石湾陶艺世家,自幼随父学艺,深得家传陶艺精髓。15岁时,他的作品便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赞誉。1955年,他正式进入工艺社,全身心投入陶艺创作;1957年美术陶瓷厂合并后,他获得宝贵的机会,被派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之后又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家刘传,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人物为主,擅长塑造老人、罗汉等人物,人物作品气魄雄厚,刚劲清奇,粗豪古拙而耐人寻味。代表作品《释迦牟尼》《济公》《渔翁得利》等均获国家级奖项,并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享有盛誉。

  廖洪标从艺七十余年,为石湾陶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保留石湾陶塑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入西洋解剖学原理,注重人物衣纹与筋骨的刻画,让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含蓄内敛,又兼具现代写实的生动逼真,成为石湾陶塑的标志性人物。他深刻领悟石湾陶塑“形神兼备”的艺术真谛,从传统人物造像到现代艺术表达,突破常规束缚,通过细腻地描绘肌肉筋络来凸显人物性格,以刚劲有力的线条勾勒衣纹褶皱,赋予冰冷的泥胎以鲜活的生命力与灵魂。

  【传 承】  

  倾力推动石湾陶艺薪火相传

  晚年,廖洪标先生投身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青年陶艺家,将石湾陶塑的薪火代代相传。他推动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培养后继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石湾陶塑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曾说:“泥土有灵,创作需敬畏。每一刀刻下的不仅是形,更是心与历史的对话。”

  “惊闻噩耗,心情万分沉痛。廖大师的一生,是为石湾陶艺发展与传承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离去是佛山陶瓷艺术协会、石湾陶艺界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界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佛山市陶瓷艺术家协会会长潘柏林,在谈及廖洪标大师的离世时,满是惋惜。他回忆道,“标叔”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大胆革新,将西方雕塑艺术的结构、比例法则巧妙融入石湾陶艺创作,创作出《释迦牟尼》等堪称石湾陶艺天花板级别的作品,成为一代宗师;同时,他还十分关心陶艺事业的发展和陶艺后人的成长,即便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仍拄着拐杖积极支持各类陶艺活动,为石湾陶艺的传承与发展不遗余力。

四十载笔墨深情
四十载笔墨深情
2025-03-25 07:15:58
大院短笺(图)
大院短笺(图)
2025-03-25 07:19:35
少年爱跑八仙灯
少年爱跑八仙灯
2025-03-25 07:54:40
文峰塔修缮
文峰塔修缮
2025-03-25 08:30:12
清风入弦草木歌
清风入弦草木歌
2025-03-25 08:40:29
昼夜相停话春分
昼夜相停话春分
2025-03-25 08:46:39
沙海植绿
沙海植绿
2025-03-25 09: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