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业》《国色芳华》及《庆余年》等古装影视剧中,出现了很多小孩造型,网友:原来古代小孩是这样的!
先说结论。古代小孩一般会经历剃发、蓄发(留发)、束发阶段,可以说发型各不同,和我们现在的小孩成长路径是一样的,所以有小朋友的亲注意啦:小孩穿汉服也不用梳大人头,完全不尴尬。
你是不是小时候也会想穿大人衣梳大人头?但那也是想想而已。但有些古装剧为了效果,基本是让小孩直接梳大人头,而且戴冠的,可以说完全是个“小大人”,完全体现不出童趣的感觉。古代小孩束发一般也得等孩子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才能包扎发髻,男子弱冠或女子及笄年龄,便可戴冠和发髻,不然就是以布帕包裹为主,而且发饰色彩各异,体现小孩的活泼与可爱,且往下看。
小孩子的头发也不是刚开始就能扎出各种编发或小揪揪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头发基本为胎发,这时候要多剃多长,古画里常能看到这样的发型,而且大部分大同小异,这也是梳出来的结果。这时候顶部头发会梳成一个倒三角状的发型,蓄发垂挂,称“髫”,这时候能感受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有时候象征性会留下头顶一小戳或者脑后一点胎发,可以扎小揪揪或编小辫子。这种扎的小揪揪也统称为“总角”,这个阶段也称为小孩子的“总角之年”。
《诗·齐风·甫田》载:“婉兮娈兮,总角丱兮。”郑玄《笺》曰:“总角,聚两髦也。”孔颖达《疏》曰:“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便可看出将碎发聚拢便成“总角”。这里的“总”聚束的意思,如《藉田赋》载“垂髫总发”,“角”指小髻。
总角之年的头发造型是最有意思且有创意的,像现在的大人一样,会拿一些蝴蝶结、五彩可爱的发饰给小孩绑上,古代也是一样的,这时候带出去,可不得多炫一下自己的梳发审美,也是孩童天真可爱的一种展现。
等到头发再长一些,有了蓄发,便可梳“双丫髻”“满头髻”等发型,蓄发部分可以扎起来、或编小辫子,也可以自然垂挂,类似短发的造型,在古代也很常见。
等到头发蓄到完全可以扎起来的时候,就可束发,这时候也会留有刘海,古称“留发”,刘海的称呼便是古代“留”的谐音变体。
这时期头发还有再长的,可以戴类似发箍的勒子,为布条或发带,防止刘海碎发掉下来遮蔽视线,孩童时期,儿童头发上绑各色发带,与衣服颜色互相搭配。
除了发带,还可以包巾,流行过一种“童子帻(巾)”,就是未弱冠时的包头巾,《续汉书》提到:“童子帻无屋,示未成人也。”这里的意思是童子的巾一般是中空佩戴,没有屋,猜测两个意思,一个是说帽子里没有支撑物,一般来说成人巾下会有支撑物,上覆巾;另一个是指帽子本身没有形态,是软塌塌的中空半头巾,并不完整。
之前《国色芳华》里也有很多杨紫与小孩的互动画面,这一次在《家业》杨紫也是与这么多古风小孩一起出现,是不是有一种《婴戏图》入画之感了。看到剧组带这么多不同发髻的小孩吃饭,也是萌萌哒。
还有意思的是,古装剧不给小孩子梳小孩头,喜欢梳大人头,倒是给大人梳小孩头的情况、比比皆是,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返老还童的梦想吧。
网友还刨出了小时候杨紫和现在的对比照“等比例长大”,不免有种感触:小时候的我们想要长大,长大后的我们反而想念儿时天真无邪的存在。
所以某些古装剧别再执念搞那么多大人头啦,古人绚烂的童年也可以丰富多彩!《诗经》中便记载“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说的便是扎着总角的孩童笑语晏晏的模样,天真可爱,不同年纪就应当拥有不同的体验和人生,你会喜欢吗?
来源/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