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赶紧给大家提个醒!
为“救”父母免于“牢狱之灾”,惊慌失措的11岁男孩短短几小时,接连转账77次......
最近,家住宁波市的11岁学生小袁用父母手机刷短视频。
突然,他收到一条陌生账号私信:
“找个没人的地方,有急事!”
对方自称“警方”,声称小袁父母涉嫌重大诈骗案件,若不配合调查将被立即逮捕。
起初,小袁心存怀疑。
但对方接通了视频通话。
视频中,对方身着“警服”出示“警官证”,以严厉语气威胁:
“不转账就上门抓人!”
小袁被恐吓得手足无措。
他赶紧按对方的指示,将银行卡资金转入支付宝及微信。
并按照对方要求,告知父母手机的短信验证码。
骗子利用验证码,绑定了代扣协议。
短短几小时内,就完成77次转账。
为掩盖痕迹,骗子还胁迫小袁删除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明细。
直到小袁父母发现账户异常,才意识到孩子遭遇了诈骗!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公安机关就表示:
“冒充公检法诈骗,这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来说,杀伤力极强。”
我查阅了近期的新闻报道,发现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
浙江宁波的一位小学生小丽(化名)在某游戏平台上被一陌生人添加好友。
对方称扫码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小丽惊喜万分,便开始扫码操作。
谁知,刚扫码,手机便跳出提示,称:
小丽因涉嫌盗刷游戏皮肤,触犯了“盗窃罪”,将面临“罚款”和“拘留”。
小丽一看便慌了神,立即询问“好友”该怎么办?
“好友”告知小丽会有警方联系她,需要小丽配合调查。
接着,小丽收到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广东分局民警”。
对方提供了伪造的“警官证”,又发送了办公地点的视频。
对方恐吓小丽:“涉嫌违法犯罪,如不配合,将会抓去坐牢。”
小丽被吓得惊慌失措。
按照对方的指示,她拿来了爸爸和外婆的手机。
并来到一个独立的房间开启视频通话。
在对方的“指导”下,她一步步开通了外婆手机的云闪付功能,并绑定了快捷支付。
随后,她将外婆手机收到的多个验证码告知了对方。
对方即刻操作扣款,小丽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江苏宿迁,10岁小学生小义(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互关了一位博主。
对方邀请她一起录制素材。
过程中,对方得知小义是未成年人,称不符合相关法律,告知小义将面临罚款和拘留。
小义一听便慌了神,立即询问对方该怎么办?
随后,在对方的视频诱导下,小义用母亲的手机向对方转账4933元。
小义母亲发现孩子被骗,立即报警。
江苏一学生小X,用手机“快对”APP扫描题目。
软件自动弹出一条链接,对方称是公安局的,小X是未成年人,因点击了“快对”上的链接,要求小X配合取消,否则抓其家长,判三至七年刑期。
小X被唬住了,按诈骗分子要求下载“快手”APP,并逐步按照对方提供的步骤操作关联账户,拍照、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最终被骗了1.7万余元。
2月,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发生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报警人(小学生)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收到陌生好友发来的消息。
消息称,未成年人领取了游戏账号,涉嫌违法,让其配合调查。
对方让学生拿到家长的手机并解锁。
通过视频通话,对方引导学生操作家长手机。
在对方引导下,学生将家长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提供给对方。
直到家长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被转出时,才意识到被骗报警,共计被骗八千元。
此外,还有多个案例涉及到手机游戏。
多位未成年人在玩游戏时,收到了警告信息或骗子打来的电话。
骗子谎称孩子父母涉嫌参与洗钱、诈骗等案件。
威逼恐吓孩子下载远程控制APP,以此控制手机并转账。
涉案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看完这些案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在这些案例中,骗子的套路通常是几步走:
第一、取得联系、进行筛选:
诈骗分子先与手机使用者取得联系。
一旦发现手机是未成年人使用,骗子就通过视频通话、私信小框等方式与被害人取得联系,进行恐吓。
第二、恐吓威胁、迅速“套牢”:
一旦取得联系,骗子立马会恐吓威胁。
“拘留”“坐牢”“涉嫌违法犯罪”,一系列词儿将孩子吓傻。
第三、趁热打铁,操纵手机:
一旦孩子被唬住,骗子立刻会让他们拿家长手机单独操作。
骗子会通过远程操作软件、或者视频指导的方式,一步步控制家长手机,或指挥孩子转账或授权转账。
这些套路,我们务必要和孩子说明,不要让他们因为为父母担惊受怕误入骗子的圈套!
一、破除恐惧,建立正确认知
明确告知孩子:
•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发送通缉令。
• 公检法机关更不会用视频通话威胁未成年人转账。
二、设立手机使用安全屏障
• 家长手机设置“儿童模式”,限制支付类APP安装。
• 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微信/支付宝开启“青少年守护”模式。
• 明确“五不原则”:不独处、不转账、不共享屏幕、不透露验证码、不删除记录。
三、模拟演练,强化应急反应
• 设置“诈骗突袭测试”:家长模拟骗子话术(如“你父母犯罪了”),观察孩子反应并评分。
• 建立防骗流程图:
收到威胁信息 → 立即锁屏 → 跑到家长所在房间 → 共同核查
四、建立正向心理支撑
• 重构“救父母”认知,告诉孩子:
真正保护父母的方式是立即告知,而不是偷偷转账。
即使被骗,也不要闷不作声,应立即反映。
别让“救父母”的纯真,沦为骗术的祭品!
骗术再凶,凶不过全家紧握的手。
套路再深,深不过父母守护的灯。
来源:二孩妈妈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