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会发生变化,有的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要注意区分。
老年人视力发生变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老花眼:近距离视物困难,称之为老花眼,通常表现为无法阅读很小的文字、头痛、眼睛疲劳。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会逐渐变硬,负责调节晶状体屈光度的睫状肌也会出现老化,这些变化会使晶状体更难正常工作。
白内障:白内障会导致视物模糊,通常也与晶状体衰老有关。除了视物模糊,白内障还有单眼视物有重影、夜晚或光线昏暗时视物困难、灯光周围出现光晕、视物颜色减退或呈黄色等表现。
飞蚊症:一种自然衰老的表现,通常是由于眼球内部的玻璃体出现杂质造成的。随着年龄增长,原本均匀的玻璃体会逐渐液化并产生絮状物,这些杂质在视网膜上投下阴影,就形成了眼前漂浮的“蚊子”。症状表现为患者眼前有细小的黑影飘动,即使眼睛停止移动,患者也可能看到斑点状、线状黑影或漂移的线条,光线明亮时更明显。高度近视或接受过白内障手术者更多见。
眼干燥症:症状包括眼睛有烧灼感、痒、异物感、眼泪过多、视野模糊等;重度眼干燥症会导致角膜受损,影响视力。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原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不良、中毒、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疾病有关,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多始发于50岁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护视力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避免用眼过度,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注重饮食结构,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眼部理疗,包括热敷、眼保健操等。
定期做眼部体检,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