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些年,汽车大修是常有的事,通常车辆行驶二十几万公里就需要进行大修,有些甚至十几万公里就要大修。然而,随着现代汽车发动机质量的显著提升,如果车辆得到正常的保养和合理的使用,大修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尤其是在4S店,几个月都难得遇到一次大修发动机的情况。尽管如此,不同车辆之间在大修公里数上仍存在显著差异,有的车辆二十几万公里就需要大修,而有的则能跑到四五十万公里才需大修。那么,发动机的寿命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常规保养
关键在于机油的更换。发动机的高速运转完全依赖于机油的润滑来最小化磨损。如果发动机内部缺乏机油,几分钟内就可能出现爆缸,导致发动机面临大修。因此,为了延长发动机的寿命,必须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要实现良好的润滑,就必须保证机油的质量。也就是说,必须按照制造商推荐的里程更换机油,不要拖延。并且所更换的机油必须符合该车的使用标准,不能私自降低机油的质量等级和粘度等级。此外,购买渠道也需要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假冒伪劣的机油,否则对发动机的危害更大。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不要购买价格远低于市场价的机油,不要贪图小便宜,选择去4S店或者正规的大型维修店进行保养。
2.使用情况
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的磨损最为严重,约有80%的磨损发生在这个时候。夏天还好,主要是冬天温度低时,刚点火的前一两分钟内磨损最大。因此,经常短途驾驶的车辆大修的时间会大大缩短。而长时间驾驶的车辆,如经常出差跑长途、家离公司较远或用于营运的出租车等,它们的大修公里数通常会更长。
为什么开车次数少反而对车更不好呢?因为在相同的公里数下,你的车处于冷启动阶段的时间更长。例如,同样行驶一万公里,拿出租车来说,点火后一直行驶,只需两三个月就能达到一万公里,处于冷启动磨损最大的时间总共只有90分钟。而对于短途行驶的车辆,行驶这一万公里,处于冷启动磨损最大的时间则需要600分钟,远高于出租车的磨损时间。
因此,在相同的公里数下,发动机的磨损程度大不相同。每天行驶距离短的车,经历恶劣工况的时间更长,磨损也更多。这就是在相同保养条件下,有些车20万公里需要大修,而有些车50万公里才需大修的原因。当然,对于这种情况有人会问如何改善?答案是不需要刻意改善,也不容易改善。因为你每天的用车需求就是那几公里,总不能为此多跑一段无谓的路吧,这样也会额外增加燃油消耗。另外,因为行驶里程短,就算一年能达到8000公里,一辆车最多也就能用15-20年。用15年也才12万公里,就算每天磨损多也用不着大修。因此,根据个人的习惯用车就可以了。
3.用车习惯
不同的用车习惯对发动机寿命也有影响。例如,一个开车猛的人,发动机经常保持在三四千转,起步猛加油,遇到情况猛刹车,这样对发动机的磨损当然也就更大。不仅仅是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各种悬挂、球头等部件的寿命都会受到影响,导致最终的车况也不同。别人开五万公里的车还像新车一样,而开车猛的人开五万公里后车就显得比较旧了,像是跑了八九万公里的车一样。
最后,当车辆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检修,不可以带病上路。因为有的故障会使发动机很快损坏。比如水温过高还在行驶,会使发动机过热而卡死,烧坏轴瓦、气缸磨损,导致需要大修。类似的故障还有机油报警灯亮起、发动机发出敲击声等,都能快速且严重地损坏发动机,必须立即停车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