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倡的理念指出,一个人放下的越多,内心越感到富有。
人生达到极致的境界,其实便是简单与朴素。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追求“极简生活”?经过半年的体验,我深有体会,有些观点不吐不快,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01
许多人选择极简生活的原因,初衷往往是想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控制消费,或者说是为了积攒一笔资金;
实际上,极简生活确实使存钱变得更加容易,以前工资到手后毫无计划,随心所欲地消费,有时甚至会提前花费,用购物来安抚自己;
自从开始实行极简生活以后,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每次工资发放都会谨慎地对待每一分钱,提前规划好支出和存储。虽然目前积累的资金不多,但已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02
“少而精”可能是极简生活的一个关键词;
直到亲身实践极简生活,我才真正理解到任何物品的品质远比数量重要;
例如,购物时不再追求多样性,而是注重“品质+百搭”。衣服质量好,耐穿不易损坏,百搭款式更容易配搭;
这种挑选方式不仅提高了购物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搭配效率,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总结、观察,无形中提升了生活质量。
03
健康饮食的标准是少糖、少盐、少油;
反之,多糖、多盐、多油则构成了不健康的饮食;
尽管这些原则众所周知,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无法自控,习惯性地点奶茶、喝浓咖啡、点外卖、食用垃圾食品;
然而,自从我开始实行极简生活后,也逐步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避免盲目跟风喝奶茶、喝咖啡、点外卖和吃垃圾食品;
转而开始学习烹饪,自己动手做饭、炒菜、炖肉,这不仅成为了一项兴趣爱好和技能,尽管菜品外观普通,但味道佳且干净卫生,这已足够令人满足。
04
实行极简生活后,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购物频率大大降低,从以前的日收快递到现在半个月才购物一次,并开始践行“断舍离”;
受此影响,家中的物品逐渐减少,无形中大大减轻了家务负担,小居更为整洁,一进门即被清爽的环境所治愈。
05
以往经常无故感到烦躁、疲惫和不安,便会刷手机转移注意力,但情况并未好转,放下手机仍感觉疲惫;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一有空就刷短视频,越来越成瘾。偶尔一瞥手机时间,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机,这种感受极为糟糕;
实行极简生活后,反而心境更为宁静,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习惯于站在窗前吹风,思绪自由飘渺或完全放空,在自己的世界中探索、闲逛,感受到自由和满足。
06
开始极简生活后,不再沉迷网络虚拟世界,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生活,购物时会与商贩老板打招呼闲聊几句;
或者悠闲地骑着单车,细致观察周围,周末更喜欢外出散步,行囊轻便,一个小包足以装下充电宝、瓶装水、毛巾和纸巾,简单又自在。
07
现在,我已不再参加那些无意义的活动了,人多热闹却空洞无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不值一提;
在极简生活的影响下,我开始精简自己的社交圈,学会拒绝,珍视那些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并与他们建立更深厚的联系。
08
过去常被莫名其妙的物品所吸引,陷入购物模式;现在购物时会深思熟虑,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东西?考虑2到3天,确认真心需要才会下手购买;
而且在使用物品时会充分利用,避免囤积和浪费。这里推荐一种方法:购物时保留收据,用完一样勾掉一样,时刻掌握家中物品流通状态,自然不会过度购置也减少了浪费。
"少而精"的理念帮助我彻底摆脱了对物品的焦虑,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投,这不仅不是耻辱,反而是一种进步。
写在文末
我非常认同豆瓣上“极简生活”小组中的一句话:
“极简生活方式并非苦行僧式自虐,而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经济化、环保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只有放弃多余的物质,才能留下更纯粹的自我,也只有摒弃不必要的东西,专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才能真正轻松愉悦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