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春季是野菜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植物的茎叶最为鲜嫩,食用价值极高。然而随着季节转换至夏季,植物开始成熟,其可食用性会相应减少,人们便逐渐停止采食野菜。但这并不意味着夏季无野菜可吃,事实上,一些植物的根部在成熟后同样富含营养,如大蓟根、蒲公英根、马刺根、薤白根等,这些根部可以凉拌或煲汤食用,营养价值不容小觑。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种乡村地区非常普遍的植物——苋菜。它的嫩叶在春天被采摘作为美味佳肴,而到了夏天,农民则挖掘其根部用来煲汤。
苋菜简述
苋菜,又名人苋或红人苋,主要有两种颜色变种:绿色与红色。这种蔬菜在乡村十分常见,既有野生也有人工栽培的版本,它像紫苏一样,常在农舍周围见到。苋菜属于苋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具有直立粗壮的茎秆,分枝丰富,高度可达1米5左右。其叶片互生排列,无论是绿色还是红色,都呈薄纸状且边缘光滑无毛。
花期在夏初,开黄绿色的穗状花序;而果期则在8月份左右,其种子呈扁圆形,黑褐色并带有光泽。目前这种植物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处于半野生状态,是一种极具耐旱能力的草本植物。
苋菜的食用价值
苋菜不仅嫩叶可口,其实它的老根和梗也具有食用价值。在一些地方,人们甚至流行食用经发酵处理后的霉苋菜梗,据说味道鲜美,非常适合下饭。虽然我尚未尝试过,但其外观并不吸引人。如果你有尝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
此外,苋菜的根部尤其在南方三伏天炎热且潮湿的气候中,被视作煲汤的好材料。传统做法是将挖取的苋菜根清洗干净后与赤小豆、薏米、茯苓、猪排骨一同煲制,这样的汤料不仅甘甜可口,还有助于祛湿解暑。
苋菜根的药用价值
苋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材,除了其食用价值外,其药用价值亦不容小觑,尤其是它的种子和根部。地筋(苋菜根)在民间常用于清解热毒、散瘀止痛等治疗,适用于痔疮、牙痛及跌打损伤等情况。《滇南本草》一书中亦有记载其治疗大小便不通、驱虫去寒热、通血脉及逐瘀血的功效。
至于苋菜的种子,即苋子或苋菜子,成熟后收集可用于药用,具备清肝明目、通利二便的功能。经验丰富的老农会在每年秋季收集苋菜籽,用以解决肉食过多导致的消化不良或便秘问题。
至此,我们今天关于苋菜的介绍就结束了。你对苋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是否有试过这种野菜呢?你的家乡是否也有这种植物?期待你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