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身体也会逐渐展现出衰老的迹象:牙齿磨损、新陈代谢减慢、行动不便、听力下降等。
在维持各种健康指标方面,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稍有疏忽,血糖就可能变得难以控制,忽高忽低令人忧虑不已,却又不清楚在这个年龄段,血糖应保持在何种水平才算正常,真是人到老年烦恼多。
目前,国际上的血糖标准主要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个参考值:
空腹血糖:3.92~6.16mmol/L,其中空腹是指8小时至15小时内未摄入任何食物的状态,对于是否可以饮水的问题,实际上适量饮水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餐后血糖:5.1~7.0mmol/L
人体血糖的水平与年龄并无直接关联,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状况。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群体,血糖波动更为明显,并且更倾向于偏高。这主要与老年人的胰岛功能减退及身体代谢速度减缓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60岁之后,对血糖的容忍度会适度放宽,空腹血糖控制在7.0~10.0mmol/L范围内较为适宜。
需要警惕的是,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要注意是否血糖过高,并尽快采取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否则极易因血糖过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抽搐、意识混乱、血管和神经病变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都至关重要。建议尽可能减少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每餐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比例,并用粗粮替代部分精粮。同时,确保摄入足够量的蔬菜和水果。
对于可能引起血糖大幅波动的食物,一定要学会自制,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适当的运动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并有效帮助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成分,减少热量和脂肪的累积,从而帮助稳定血糖和血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已经是糖尿病患者,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尽量减少和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以保证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