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国产GPU的破局之路
更新于:2025-03-31 09:19:31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本来是尝鲜心态买的,结果第一次用就被惊艳到了,国货真强大!”在电商平台上,一位游戏发烧友在商品留言中写道。他购买的,是源自北京GPU企业摩尔线程的游戏显卡。

  不仅是游戏玩家,在金融、教育、电力、能源、交通等领域,国产GPU的身影正越来越密集地出现。

  故事始于2020年。当时,时任英伟达中国区总经理的张建中辞职,并做出一个令同行惊叹的决定——从头创立一家国产全功能GPU企业。

  GPU是什么?其全名为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是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计算的超级“多面手”。人们每天刷网页时各种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自动驾驶汽车对道路和人物的实时识别与决策、游戏爱好者在3A游戏中流畅细腻的体验……全都离不开GPU在底层提供算力支撑。可以说,GPU是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引擎的核心组成部分。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带来算力需求激增,然而国产通用GPU领域却存在明显空白,不少有需求的企业、机构只能将目光瞄向海外产品。

  面对市场对国产算力的渴求,企业创立没多久,张建中就制定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一年时间研发出第一颗国产GPU。刚开始,没有人敢相信。他一边筹集资金,一边搭建团队,凭借在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一支成员大多来自英伟达、AMD、英特尔等知名企业的核心团队组建起来。

  公司CEO助理付海良回忆,为了在高强度的研发工作中保证身体健康,团队曾经有一个特别的文化习惯——每天傍晚5点左右,全员做俯卧撑练习。

  团队争分夺秒研发攻坚,2021年11月,摩尔线程第一代国产全功能GPU“苏堤”正式点亮。这也意味着,我国首颗全功能GPU研制成功。

  过去,GPU正如其全名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所对应的中文“图形处理器”一样,主要用来处理图形渲染等工作。而今,GPU被赋予了更为“多面手”的角色。“苏堤”,正是国内首款内置了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AI计算加速、物理仿真、科学计算引擎的全功能GPU。

  “全功能GPU既可以用在AI训练和推理,也可以用在游戏、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科学计算、工业设计等各种场景。”摩尔线程相关负责人说。

  半导体芯片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对人才密度和研发投入要求极高,资金需求巨大。单靠企业自身融资远远不够,这对重投入、长周期、轻资产的芯片设计企业来说,无疑成为其高速增长路上的一项关键挑战。

  近年来,中关村科学城、中国移动、深创投、上海国盛、中银国际等知名国资和风投机构对摩尔线程进行了投资。在研发投入的关键期,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对其“雪中送炭”,提供数笔贷款,为团队的研发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在源源不断的“燃料”助力下,成立不到5年,摩尔线程就迭代推出5颗全功能GPU芯片。

  无需购买昂贵的高性能电脑,在虚拟GPU技术支持下,人们可以通过“云电脑”将自己电脑的“大脑”搬到网上,借助一部手机、平板或普通电脑,随时随地用上这台超级电脑;如火如荼的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中,“千卡万卡”集群为其提供算力支持;在电影特效制作领域,观众所感受到的震撼的视觉体验,其特效渲染开始“跑”在国产GPU上;在工业领域,全功能GPU支撑的工业AI训推一体机,为新型工业智算系统提供高效算力支撑……国产GPU的迅速发展,正给人们的数字生活与数智化生产带来全新变革。

  “未来,希望能够立足我们的自研生态体系,培养一批开发者,提升中国GPU的产品竞争力。”付海良说。本报记者 孙奇茹

让阅读“与AI共舞”
让阅读“与AI共舞”
2025-04-14 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