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爸爸辅导儿子气到心肌梗死:中年期碰上青春期,请学会三件事
更新于:2025-04-02 12:48:05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危及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

这不,浙江的一位张先生就中招了。

张先生40岁出头,作为80后一代,他的生活重心除了工作之外,几乎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今年儿子要中考了,张先生比孩子还焦虑,几乎每晚都盯着孩子写作业。

除了校内作业之外,他还额外给儿子布置了很多高难度“加餐”作业。

正处青春期的儿子很是不满,两人也经常为解答作业发生争执。

这天,吵着吵着,张先生只觉胸痛难忍,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妻子赶紧拨打了120,将张先生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诊断,张先生确诊为心肌梗死。

有人说,每个辅导作业的家长,都是暴走的边缘人。

这话真不假。

但比起鸡飞狗跳的陪写,我们更要明白: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最节能的活法,其实是学会三件事——装傻、闭嘴、隐身。

图源:视觉中国

“父母越全能,孩子越无能。”

人到中年,身为父母最大的自作聪明,就是任何事情都显得比孩子聪明。

有时候,恨铁不成钢,我嘴里忍不住会说出这样的话:

“妈妈当年如何如何,怎么你现在就这样呢?”

渐渐地,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喜欢怼我。

对我偶尔辅导错的题目,他会小题大做,大加讽刺。

仿佛我的错误,就是他的成功。

我意识到:

我的“能干”,挤压了他的自尊。

这一切,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

作为金牌物理老师,她一个人将女儿英子拉扯大,也将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了英子身上。

英子的饮食起居、学习规划、人生理想,宋倩都要一手把控。

甚至,为了全方位照顾女儿,她还特意辞去学校的工作,在家里专门监督英子学习。

在宋倩“事无巨细”的照顾下,英子考取清华的胜算越来越大。

但与此同时,英子也活得愈发压抑。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英子彻底崩溃,她哭着对宋倩大喊: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点击播放 GIF

《菜根谭》有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青春期就像一幅画。

尽管很想铺满画幅,但我们却不得不学会如何去留白。

所以,我开始练习三件事:

装傻,闭嘴,隐身。

不要凡事都显得比孩子更懂。

也不要凡事都说教个不停。

更不要随时随地,在他头顶盘旋不已。

就像作家麦家一样。

他的儿子青春期时特别叛逆。

他将自己封闭起来,整整三年不与麦家交流,甚至一度想要离家出走。

麦家在与儿子沟通无果后,放弃了强行撬开儿子的心房。

一次,麦家发现儿子正在捣鼓一些电子产品,出于好奇,就问了一句:

“这是什么?”

没想到,正是这句不经意的话,让儿子开口与他讲话了。

这句话,成了父子俩沟通的契机。

麦家开始有意无意地与儿子聊起电子产品。

从手机到电脑,越聊越深入。

儿子原本紧闭的心门,也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悄悄打开了一条缝。

后来,麦家的儿子顺利考入了大学。

回望那段难熬的时光,麦家感慨道:

“青春期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变成一朵花,抹平尖锐的地方,帮助他们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图源:视觉中国

青春期,退后一步,海阔天空。

心理学家武志红就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我想,青春期就是如此。

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从不是将他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

而是令他有能力变成他想要的样子。

所以,装傻,让他去思考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所以,闭嘴,让他不用总花精力去对抗说教。

所以,隐身。

他需要你,你出现。

他不需要你,你消失。

《小王子》中说:

“最重要的东西,有时用眼睛看不见。”

我想,这就是青春期吧。

有些成长,不是眼前就看得见。

有些关爱,往往在沉默中,才会生根与发芽。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二孩妈妈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