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社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更新于:2025-04-03 07:51:47

本文转自:郑州晚报

上街区:

“多彩社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上街区丹江路小学跑酷社团,老师在指导学生动作要领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高鹏 文/图)“捏、挖、搓、压、粘、刻……”上街区五云学校的社团课上,学生经过揉泥、塑形和刻画细节,将手中的泥土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作品。该校开展的泥塑特色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了传承非遗、提升素养的平台,深受师生和家长好评。这是上街区社团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街区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聚焦课后服务,以学校社团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生动有趣的社团活动,打造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乐趣、增长才干。

多彩社团拓宽课后服务维度。围绕构建多元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上街区聚焦家长接送和照管学生困难问题,广泛听取学生与家长意见,精心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各类社团,现已涵盖科技、艺术、体育、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130多个项目。在新建小学,课后服务铃声一响,校园瞬间热闹起来。足球社团的小将们在绿茵场上奔跑,传球、带球、射门,动作有模有样。不远处的篮球场上,一场场精彩的对决在进行。教学楼里,美术课、音乐课、书法课等社团课程也同样精彩纷呈。

特色发展打造精品社团课程。社团课程不仅要有特色,更要注重社团活动质量。上街区结合各学校实际,构建了“一个特色,全面发展”的“1+N”校园社团高质量课程体系。铝城小学以竹笛、埙、手鼓等“音乐”类社团课程为主,延伸开设国画、街舞、编程、武术等多样社团课程。中心路小学的科技社团吸引了众多孩子,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习简单的编程知识、亲手制作航模。

科学架构丰富课后服务内涵。在课程设置上,上街区坚持学科拓展和艺术、体育、科技等社团课程均衡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学科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每周开设社团课程2至3节。课程主题均由教师结合自身专长自主申报,经学校、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严格审核通过后开展教学。自去年秋季开学以来,各学校在传统社团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涵盖美食制作、环保创作等特色社团课程20余个。新建小学以“青丝绮裳坊”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文化交流;中心路小学“蓝天梦”课程获郑州市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五云学校非遗进校园“听泥说”泥塑课程获第五届郑州市中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研究成果评比和展示一等奖。

学子挥拍展风采
学子挥拍展风采
2025-03-25 19:51:52
跨学科点亮数学课堂
跨学科点亮数学课堂
2025-03-26 13: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