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多,提醒:60岁之后,尽量改掉3个饮食恶习
更新于:2025-04-05 05:25:14

你知道吗?冠心病,这个听起来很“高级”的病,实际上正在悄悄侵袭越来越多的人。

尤其是60岁之后,身体逐渐步入“老化模式”,冠心病的威胁也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

一个让人痛心的现实是,饮食习惯,尤其是一些恶习,可能是加速心脏衰退的重要因素。

常听到医生说“你得改改你的饮食”,但到底该改啥,可能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

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60岁以后要改掉的3个饮食恶习,它们真的是引发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1.过量的盐,心脏的“隐形杀手”

咱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讲究重口味。吃饭的时候,味道要好,咸香才是王道。

很多人在做饭的时候,盐罐子是随便撒撒就过去了,盐吃多了也根本没什么感觉——反正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活过来的。

其实,盐在带来美味的同时,也正悄悄危害着心脏的健康。特别是60岁之后,心脏功能逐渐减弱,盐的“毒性”愈加明显。

盐和钠的关系大家肯定听过。简单来说,食物中的盐摄入过多,过量的钠就会在体内积聚,给血管带来很大的压力。

尤其是60岁之后,血管已经不再年轻,变得比较脆弱,这时如果盐摄入过多,血压就会飙升,心脏就得拼命工作,久而久之,冠状动脉可能会受到伤害,甚至出现狭窄和堵塞。

用数字来讲,过量摄盐跟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是密切相关的。

你说有些人不加盐吃不惯?那得从改变习惯做起了。

你可以试试用一些天然香料替代盐,像是大蒜、洋葱、辣椒等,它们不仅能增加食物的味道,还能帮助降压,对心脏有益。

别忘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

而现实中,很多人每天的盐摄入量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甚至有些地区的摄盐量高达10克以上,简直是给心脏“添堵”!

2.过度的油腻,给心脏加重负担

油腻,听起来好像是人人都爱的小确幸,尤其是对于60岁以后的人来说,那些传统的炒菜油、炸食品,好像一口就能让人回到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油腻食物是造成冠心病的另一大元凶。

60岁以后的身体,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强的代谢能力,对油脂的消化吸收也变得更加困难。

吃太多油腻的食物,脂肪堆积不仅让肚子变大,心脏也开始“不高兴”了。

油脂分为好和不好,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橄榄油、菜籽油,甚至是坚果中的脂肪酸。

而不好的油则是动物油、反式脂肪酸,它们不仅容易堆积在血管内,还会加剧动脉硬化,使得心脏的血液供应越来越不畅。

长期如此,冠心病找上门来,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过多时,会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这种物质俗称“坏胆固醇”,它会在血管壁上积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导致血管堵塞。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所以,要想保住健康的心脏,60岁之后要减少油腻食品的摄入,选择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炖,少炒少炸,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3.甜食的诱惑,别让它吃掉心脏

谁不爱甜食呢?特别是对于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吃一点糖果、喝一杯甜饮料,似乎是一种小小的生活享受。

可是,糖分对心脏的影响真的是大到吓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开始减弱,摄入过多糖分会引发一系列的代谢问题,比如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甚至直接导致糖尿病。

而糖尿病又与冠心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糖分在进入体内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

长期高糖状态下,会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增加体内脂肪的积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研究表明,每增加10g糖的摄入量,冠心病的风险就会增加20%,糖的危害不容小觑。

而且,甜食很容易导致上瘾,一旦养成了每天都吃糖的习惯,控制糖的摄入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身体的耐糖能力已经明显下降,过量的糖分直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想要避免冠心病的“亲吻”,要尽量减少糖分的摄入,尤其是那些高糖高热量的零食、甜饮料,要尽量避免。

可以尝试用一些水果代替糖果,它们既有自然的甜味,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对心脏有益。

很多人都知道冠心病和饮食有关系,但是如何通过饮食来真正减少冠心病的风险,才能达到真正的预防效果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崔磊.血府逐瘀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