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日益增长,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通常情况下,高血压的治疗依赖于降压药物,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用这些药物,因此,正确服用降压药显得尤为重要。诸如服药的最佳时间、空腹时能否服用、以及每天的服用次数等问题,都是高血压患者极为关心的。接下来,王药师将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关于何时服用降压药,需根据血压的自然变化规律来确定。
血压在24小时内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体内激素水平和神经调节的变化而发生波动。选择何时服用降压药,需考虑到这些生理变化。
就像人体一天内其他生物钟和代谢活动一样,血压在24小时内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常成人的昼夜血压节律表现为“两峰一谷”模式: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6点到10点之间;第二高峰位于下午4点至晚上6点之间;而低谷则发生在深夜至凌晨4点之间。
按照这个时间规律绘制出的曲线酷似一把长柄勺子,医学上称之为“勺型血压”。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在两个高峰期前半小时服用降压药,效果通常会比较好,一般建议早晨用药。
老年人的血压特点有所不同,除了上述的“两峰一谷”之外,中午12点至2点之间还有一个低谷,呈现出“两峰两谷”的规律。
有些特殊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的进展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血压的昼夜节律发生了变化。夜间血压升高,甚至超过白天水平,原本的勺型曲线变为“非勺型”或“反勺型”,即血压出现“昼夜节律异常”。这种情况下,晚餐后服用降压药对血压控制更为有利。
也有一些患者,其白天血压异常高,而夜间血压特别低,这种情形被称为“超勺型”。对于这类患者,不建议在早上服药,以防白天血压过低,造成过大的血压差。
降压药应该餐前还是餐后服用?空腹是否适宜?
了解了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时间后,接下来探讨降压药是应该在餐前、餐中还是餐后服用。通常来说,这取决于食物摄入是否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效率和速度,或者药物是否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换句话说,这取决于降压药的具体种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分别以“普利”和“洛尔”结尾,通常不需要特别关注服用时间,餐前餐后均可。但短效药卡托普利是一个例外,因为其吸收会受食物影响,故建议餐前一小时服用。
此外,一些老年患有高血压、心衰或糖尿病的人,为避免空腹服用导致低血压,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从而延缓药物吸收,总体上不会影响降压效果。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通常以“沙坦”为后缀,大多不受饮食影响,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利尿剂一般建议早上服用,以避免增加夜间上厕所的次数,影响睡眠。
还有一些较为特别的降压药,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应空腹或清淡饮食后服用;福辛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建议尽量空腹服用;维拉帕尔缓释片空腹服用可能引起胃部不适,推荐餐后服用;氢氯噻嗪餐后服用有助于促进药物吸收。
一天需要服用几次降压药?
这取决于使用的是长效、中效还是短效降压药。控释片属于长效降压药,一天仅需服用一次即可。根据个人血压波动的特点,可以在早上、中午或晚上服用,重要的是每天保持一致的时间。中效降压药一天需要服用两次,通常建议早上7点和下午2点服用。短效降压药因药效持续时间短,需要频繁服用,容易漏服,因此使用较少。如果需要一天三次用药,可以在早上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服用。如果不确定自己服用的是哪种类型的药物,可以到医院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