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澧水
更新于:2025-04-06 17:11:17

澧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越湘鄂两省边境,因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得名,又因屈原“沅芷澧兰”诗名曰兰江。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武陵山脉,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6959平方公里。

- 北源:一支出桑植县五道水镇杉木界,一支出桑植县西北八大公山天堂窝,二者在五道水会合,通常认为是为主源。

- 中源:又名绿水河,源出桑植县八大公山东麓,源头在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2013年左右被认为是澧水的主源。

- 南源:又名上洞河,源出永顺县龙家寨东北。

南、中两源先在两河口相会,后又与北源在桑植县打谷泉与桥子湾的小茅岩汇合后东流。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中最小的一条,河长不及湘江长度的一半,流域面积仅及湘江的1/5,但由于中上游与长江三峡属同一暴雨区,降水量特多。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速而闻名。

干流流经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宣恩县,湖南省桑植县、永顺县、张家界市永定区、慈利县、石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市。沿途接纳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8条支流,在津市小渡口汇入洞庭湖。

自北河源至桑植城为上游,河长96千米。两岸多崇山峻岭,山峰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山深林密,雨量充沛,年雨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流域坡度大,河道平均坡降达2.67‰,河谷深切,险滩毗连,水流湍急,一般只能通航2吨的小船。

从桑植至石门为中游段,河道长226千米,平均坡降为0.754‰。河道先由桑植城作南南东方向穿岭谷而下,至永顺东侧及大庸所,受阻于武陵山地,于是作九十度大转弯,沿保靖--慈利大断裂带,顺武陵山主脉西北麓作北东--北东东流向。

从石门至津市66千米,为澧水下游。沿岸山势逐渐低缓,除局部地段,一般海拔高度在35-80米之间,河道平均坡降为0.204‰,逐渐展现开阔的平原地貌。在临澧西侧拦截澧水干流,兴建了青山水轮泵站,可发电,并灌溉田地。自张公庙以下,澧水干流泻入澧阳平原。

津市小渡口以下称澧水尾闾,与松滋河、虎渡河相通。小渡口至七里湖河道,在濠口有松滋河西支汇入,并有五里河与松滋河中支沟通,七里湖出石龟山,经蒿子港,在芦林铺与松滋、虎渡水相会,流入西洞庭湖。

澧水一部分在窑湾注入目平湖,主流经、至南嘴分别从赤磊洪道及黄土包河注入东、南洞庭。从小渡口至南嘴全长91.4公里,河面宽1200-5000米。

澧水有河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325条,其中面积较大的支流如溇水、渫水、道水有8大支流,合称九澧。

- 溇水:是澧水第一大支流,源出湖北鹤峰,流经桑植、慈利等县,于慈利县城从左岸汇入澧水,在江垭镇建有江垭水库。

- 渫水:为澧水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湖北五峰,流经石门县等,在石门三江口从左岸汇入澧水,流域内有皂市水库等水利工程。

- 道水:发源于临澧县太浮山,流经临澧、澧县等,于澧县小渡口附近注入澧水尾闾,是澧水在平原地区的重要支流。

- 涔水:源出澧县太青山,流经澧县、津市等地,在津市市汇入澧水,其流域面积较广,对澧水下游的水量有一定影响。

- 澹水:横贯澧阳平原腹部,也是澧水的主要支流之一,其河道受水利治理等影响,水流相对平稳。

澧水与长江三峡同属一个暴雨区,上游有以五道水为中心的降水高值区,降水上游多于下游,丘降区多于平原,4至8月降水约占年降水量的70%。径流主要来自上游和主要支流溇水,径流模数比湘、资、沅水大,经常出现较大的洪峰流量。

流域多高山深谷,河道比降较大,加以坡耕地开垦较多,土壤侵蚀较严重,澧水的含沙量较湘、资、沅水大。

澧水航道是湖南重要的内河航道之一,澧水干流从石门至津市段,以及部分支流河道,具备一定的通航能力,津市港曾是澧水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可通过洞庭湖入长江,实现通江达海,有利于流域内货物的运输和贸易往来。

澧水为沿岸农田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澧阳平原等区域的农业生产得益于澧水的灌溉,使其成为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

澧水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约152.45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137.11万千瓦,通过建设水电站,如江垭水库、皂市水库等,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持。

澧水流域山奇水秀,有张家界茅岩河等景区,拥有高山峡谷、溶洞等自然景观,还有贺龙元帅故乡洪家关、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等红色旅游资源。

澧水流域是长江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石门县燕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湖南境内唯一古人类化石“石门人”。

商周时期,澧水流域为濮人、巴人、楚人等古代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战国时期,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后,乘船游于澧水,写下《湘君》等名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游览澧水之后发出“南州之美莫如澧”的感慨。

澧水流域是革命老区,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源地,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张家界市及桑植县被编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