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全村人抢着做东
“赞助”名单已经排到2049年
这顿清明饭
不团结是烧不出来的
天山村“清明饭”现场 受访者提供 |
本报讯 4月4日,中午11点半,两挂鞭炮在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天山村的羊氏祠堂前响起。回乡祭祖的乡亲们一听就知道,今年的“清明饭”做好了。
红烧肉、白灼大虾、家常豆腐、炒空心菜……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品陆续上桌,饭桌上的氛围也开始热络,许久未见彼此的乡亲们闲话家常。今年赞助“清明饭”的村民羊耀全说:“很开心。完成这件事之后,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看着祠堂里摆上的20余桌坐得满满当当,天山村村支书羊宝心里挺欣慰。这正是他当初组织“清明饭”的初衷之一:“乡亲们难得聚这么齐,大家借着饭局还能增进下感情。”
天山村是个山区村。早些年,村里没有什么产业,不少村民选择出去发展。有些离开故土的乡亲们春节都不回来,只有清明才会回乡祭祖。
但这些从很远的地方赶回天山村的乡亲们,自家房屋已经久无人住,想要生火做饭很麻烦,清明节中午这顿午饭,常常选择吃点饼干等零食对付一口。
“有些乡亲不远千里回来一趟,在家门口却吃不上一口热乎饭。”这让羊宝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决定自掏腰包,给这些归乡的亲朋们做一顿“清明饭”。
2016年清明节这天,羊氏祠堂里摆起了桌子,召集回乡祭祖的乡亲们来宗祠用餐。
羊宝一带头,其他村民也坐不住了。“这件事不能只让你一个人承担,我们都要参与!”就这样,每年换人做东,轮流请回乡祭祖的乡亲们吃饭。
谁先请?不少村民都着急抢名额,羊宝干脆写了一份“赞助名单”,大家报名,按顺序排定负责清明饭的年份。“超过75岁的可以申请插队,先请客。”
今年,这份名单已经排到了2049年。
虽说是一个人做东,其实离不开大家的帮忙。用餐的人多,买菜、洗菜、烧菜都需要人手,而村民们都自愿服务,“只要喊一声就都来了。”所以村支书羊宝说:“这餐饭,不团结,是烧不起来的。”
今年,在羊氏“清明饭”的带动下,天山村的另一个大姓氏陈氏也在祠堂里摆上了“清明饭”。在村支书羊宝看来,这个清明村里一共40多桌“清明饭”,不仅凝聚起了回家乡亲们的心,还为天山村的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力量。去年,天山村已经凭借“磐安武功山”“磐安阿勒泰”等标签出圈,不过羊宝觉得,村子的发展还能更上一层楼,天山村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