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叶千芽蔚山川
更新于:2025-04-07 07:46:03

本文转自:广元日报

灵叶千芽蔚山川

——马边以茶富农见闻

□侯存丰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开红 刘乾辉 文/图

阳春三月,万物在蛰伏中苏醒而萌动。

马边河波连波推搡着奔向岷江,山头一个连着一个似万马奔腾,云雾漫漫轻吻着村庄。这样的仙境,注定是茶的故乡。

“独芽,80元一斤,我3月中旬就开始‘掐尖’了。”民主镇小谷溪村白果坪二组的曲别拉机,家里的10多亩茶园进入了盛产期。

劳动镇福来村的茶叶也在春风春雨中长出了翠绿的雀舌。“家里人摘茶叶,我还收购村民的叶子。”六组的刘建浦发茶财,不仅种茶,还收购茶叶,更是办起了茶叶加工厂。

近年来,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坚持“三产并举、三产共兴、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县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人均拥有一亩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茶叶已成为马边彝汉群众的“绿色银行”。

一片叶子让山村蜕变

一个地方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由当地的历史、自然条件说了算。

马边历史悠久。据《马边厅志略》记载:“马边为禹贡梁州之域,古僰侯国,蛮僚所居,商周及秦,散居山箐,各相统属。”马边茶的历史,同样久远,超过2000年。刘邦建立西汉时,马边就是长江中上游的茶区之一;宋代《太平寰宇记》云:“彝人带携瓢攀登树上采茶”,马边有了野生茶采摘记录;明代中叶,马边开始人工种茶;清代,马边茶叶进入宫廷,成为贡茶。

马边的气温、海拔高度、湿度、日照等条件,孕育出“芽肥叶厚匀成朵,汤清色绿回味甘,香高持久耐冲泡”的佳茗。

马边抓住历史机遇、自然禀赋,倾力打造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分布在14个乡镇,千亩以上茶叶村50余个,栽种的主要品种有“马边绿1号”“福鼎大白”“名山131”等。

虽然今年鲜叶的收购价低于去年,采摘10天来,曲别拉机卖鲜叶收入还是超过了5000元。“我老公还要收购村民的鲜叶,卖给茶叶加工厂。”令曲别拉机高兴的是,她爱人当起了茶叶经纪人,不但自己有了好收入,也确保了村民的好茶叶能卖个好价钱。

如何提高茶叶附加值?

马边大力发展茶叶企业,目前马边有茶叶加工主体120余家,“马边茶”加工龙头茶企5家,这些茶企引领马边茶向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马边塑造茶叶品牌,“马边绿茶”斩获区域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等桂冠,2024年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28.42亿元。

品牌响了,受益的当然是老百姓。“去年涉茶就业4.98万人次,农民人均鲜叶收入5000余元。”采访中,马边彝族自治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柯江自豪地说。

有了经济收入,村民的日子就越过越红火。曲别拉机说自己文化不高,很遗憾,她15岁的老大在民主镇读初中,一定让子女好好读书。

一片茶叶让曲别拉机的眼光越过了峰连峰的大山,看到了山外的世界。

一片叶子见证帮扶情

马边的春山图,帮扶是画中的点睛之笔。

山下小河欢腾,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山间云雾缭绕,天空阳光明媚,老百姓怡然自得的采摘茶叶,行走在3月的劳动镇福来村,恰似人在画中游。描绘山村田园图,一定少不了帮扶。

在乐山市委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托底性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完成卡莎莎旅游项目二期建设和“云上福来”AAAA级景区创建,协助承办马边小凉山采茶节……谈起帮扶单位的尽职尽责,劳动镇镇长甘闵连连说“感谢”。

得到帮扶的可不仅仅是劳动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民主镇小谷溪村的帮扶也是鼎力相助。

漂亮的村小建起来了、55公里的通村通组入户路让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移风易俗让村民养成了好习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小谷溪村第一书记穆文杰说起帮扶工作如数家珍。

乡村要振兴,必须振兴产业。穆文杰说,驻村工作队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是扩面,目前全村种植老川茶3000余亩。其次是投入580余万元,建立茶叶加工厂,建好后移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以每斤高于市场价一元的价格收购村民的鲜叶,加工成干茶利润用于村民年底分红。

福来村的茶山引起了中旅集团的关注,中旅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与马边共同出资6000万元,打造卡莎莎乡村度假区(卡莎莎彝语意为“谢谢您”),以民宿助力福来村吃上“旅游饭”。马边福来中旅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华说,目标定位就是为城市中产家庭和高资客群,打造一个回归田园、体验原乡生活的小院,打造一个在马边回味乡愁的“远方的家”。通过打造卡莎莎这个样板,吸引中高端客群到马边来旅游度假,增强其他社会资本和当地村民发展马边旅游的信心,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带动片区和环线旅游发展,让当地村民享受到旅游发展更多的红利。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的马边,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茶叶之路越走越宽,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一片叶子走上融合路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千年前苏轼的洒脱与超然,在今天的福来村依然可以实现。

从成都出发,3小时车程,就可到达“世外桃源”马边劳动镇福来村卡莎莎乡村度假区。

层层山峦,层层茶山。一杯明前茶,茶雾袅袅,茶香四溢。因为茶,给自然环境良好的福来村锦上添花,福来村借机走上融合发展之路。

“树屋、独栋小院、悬崖云海树屋,可以270度享受山林和云海风光。”黄建华说,不仅住得好,活动也很丰富,如后山徒步、泡汤、做竹筒饭、体验彝族服饰。

枕着山风,在鸟儿的欢叫声中自然醒来,武汉游客尹静对卡莎莎赞不绝口:“民宿管家很贴心,服务很周到,有求必应。很幽静,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静下来和家人一起体验采茶、挖野菜的乐趣。”

游客玩爽了,村民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民宿管家龚正旭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在卡莎莎上班一年有4万元收入,家里种了15亩茶,茶叶一年能卖6万元,丈夫和女儿常年在身边,儿子读大学,一家人过得很满足。”

山谷间一片小小的茶叶,让小谷溪村的发展也呈融合之势。

山东的一家啤酒企业对小谷溪村的茶叶情有独钟,数次考察后决定开发茶啤。在小谷溪村村史馆,记者品尝了茶啤,那味道瞬间抓住了味蕾。乐山游客易硕在啜饮茶啤后给出的评价很有见地:“这酒是青岛啤酒的工艺,茶的清香加上醇厚的麦芽香,很是爽口。”

如同福来村,小谷溪村也建起了民宿,村民在民宿的经营中获得了收益。

民宿管家吉布干门告诉记者:“在溪地阿兰若上班,一年收入3万元。”吉布干门增收的渠道有很多,家里设立村级快递驿站,每年收入18000元。丈夫在村委会担任村文书,夫妻在村里还有务工收入。3个孩子就读小谷溪小学,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如今,茶叶已是马边的主导产业之一。下一步,马边将建优基地、做大加工、夯实主体固本培元以练好“内功”,深化区域品牌打造、强化企业品牌培育、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充电赋能以强化“外功”,做好技术指导、做好要素保障、做好项目支撑补钙壮骨以优化“后勤”,认真落实《马边彝族自治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春天里的一片叶子,早已蝶变成“精行俭德”之茶道。正是杯中“腾波鼓浪”,让马边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得铿锵有力。

如何使用盖碗?
如何使用盖碗?
2025-04-16 15:12:37
明前茶为何贵如金
明前茶为何贵如金
2025-04-16 16:20:29
霸王茶姬上市 !
霸王茶姬上市 !
2025-04-18 1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