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哪个时刻测量血压更准确?医生揭秘:这3个时间点至关重要!
更新于:2025-04-07 09:59:58

45岁的刘姓环卫工人,在一个春日的清晨,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准备开始他的工作。

突然,他感到右脚逐渐失去力量,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随后摔倒在地面。尽管他努力想要站起来,但却反复地跌倒。

刘先生意识到情况可能严重,担心自己可能是中风偏瘫,于是迅速用手机拨打了120求助。不久后,他被救护车送至急诊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经过医生的诊断,刘先生被确诊为患有脑梗塞、大脑中动脉前段脑动脉瘤,并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

原来,刘先生多年来一直有高血压的问题。虽然他定期服药,但饮食上却偏爱重口味食品,如咸菜、咸鱼和麻辣烫等食物几乎成了他每日必吃的美食。

由于刘先生的工作性质使他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他经常忽略补充水分的重要性,这也间接导致了身体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加大了脑梗的风险。

尽管刘先生每年都做体检,但检查项目较为基础,平日里他也很少关注血压的测量,仅在年度体检时才进行一次血压检测,长期忽视了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提醒:在一天中的三个特定时间点进行血压测量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当前正值夏季,许多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血压似乎有所下降,误以为血压已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擅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其实,随着季节变化,人体的血压确实会产生波动。夏季气温升高使体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导致血压下降;同时,夏季易出汗,体液蒸发增多带走盐分,使得血容量降低,血压自然下降。但这并非意味着“高血压痊愈”,患者切不可随意更改药物治疗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除了按时用药外,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血压也同样重要。数据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并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因此,中老年人群应更加注意定期检测血压,以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具体来说,以下三个时段是测量血压的理想时间:早上醒来时的空腹状态(起床后两小时内或早晨6点到10点之间);夜间临睡前;以及餐后。这些时段的血压读数相对准确,可作为日常监控和管理的依据。特别是如果老年人在餐后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更应注意监测这一时段的血压值。

如果您发现个别时刻血压偏高,不必过分紧张。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于其慢性影响,如对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渐进性损伤。因此,保持血压平稳是关键。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调节和治疗非常重要。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