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I共舞未来,让大脑先跑起来
更新于:2025-04-09 12:09:46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本报记者 鲁延宏

一个月前,银川市金凤区银啤巷邻街铺面,阵阵鞭炮声中,“金凤区读书郎AI智习室”上线了。这里只有一种业务——为学生打造线下沉浸式自主学习空间。

3月25日,在金凤区读书郎AI智习室负责人杨洁带领下,记者见到了相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杨洁告诉记者,所谓沉浸式,就是一人一桌一个海量大数据支撑下的AI老师。这个AI老师是无数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AI老师,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一个会思考的“数字导师”,它能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反馈,预测学习瓶颈。

金凤区读书郎AI智习室有28个座席,每个座席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并且实现一人一数据,一人一方案。一位前来学习的小学生说,AI就是一个看不见的老师,既能回答问题,还能促使他独立思考。

杨洁认为,AI时代,学习工具的形态正从“硬件依赖”转向“云端协同”,知识获取从“被动接受”升级为“主动交互”,学习效率则因个性化推荐提升数倍,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技术正在重塑学习思维。

杨洁说,在她们的AI智习室,“课程规划—学习方案—学习路径—补学习漏洞—学习闯关—完成学习闯关”六大闭环完成,方能进入下个学习目标。遇到难题,AI协助追根溯源,找到漏洞存在的本源,锁定并逐个击破知识点薄弱项,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薄弱在哪,由传统的“题海战术”转为“靶向提升”。

在校园,AI学习探索也如火如荼。“这是我们制作的自动识别车牌智能开关”“这是我们利用deepSeek开源数据设计的智能”“这是我们组装的可自动避障的汽车”……3月25日,记者来到银川市金凤区第十六小学创新学院,浓浓的创新创造气息扑面而来,智慧和自信写在学生的脸上。

在该校创新学院,学生们通过ROBOT探索小组、智慧交通小组、人工智能入门小组开展活动,尽情放飞创新、创造梦想。作为自治区首批“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自治区百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之一以及自治区“五星级”智慧校园,金凤区第十六小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实现数据驱动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金凤区第十六小学校长杨亚琴介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该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数据闭环体系,精心打造的“榴小果,慧生长”校本课程体系,涵盖慧德、慧思、慧美、慧跃、慧行和慧创六大板块,共计六十余门课程。在科学课上,学生佩戴VR眼镜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奇妙科学场景;语文课堂中多样的课本虚拟人对话功能成为互动新亮点;英语课引入学伴机器人营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慧创”板块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课前,金凤区第十六小学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开展学情前测,精准收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情报告,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中,智能设备实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行为数据,如答题情况、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等,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课后,深入挖掘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数据,为师生分别绘制精准的画像,为后续的精准教学与指导提供有力支撑。

与AI共舞未来,让大脑先跑起来。目前宁夏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AI学习进校园的路径,让AI成为教育教学的好助手。

公园里的生态课堂
公园里的生态课堂
2025-04-14 03: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