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与其说这家公司是复活灭绝了一万多年的恐狼,还不如说是给现代的灰狼做了一个整容术。其中技术噱头远大于生态实际意义,真正起作用的,是新闻标题+投资人信心。
2025年4月,美国合成生物学公司 Colossal 宣布他们“复活”了灭绝一万多年的恐狼(Aenocyon dirus)。
这则消息迅速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也刷爆了中文互联网的“科学新闻”板块。
可冷静下来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恐狼的“复活”,而是一个灰狼换皮计划。
Colossal 自称“复活”了恐狼,具体做法是:
听起来很未来?但问题来了:
说得直白点,这更像是给灰狼改了个外形、染了个白发,就拉出来说:“这就是一万年前的恐狼!”
Colossal 的“复活逻辑”是典型的形态拟态,但真正的生物学定义是基于系统发育和基因组完整性:
把灰狼改造成“恐狼外形”,就叫复活恐狼?
那我要是把一只哈士奇染成白色,能不能叫它“刘看山”?
这家公司其实早在“复活恐狼”之前,就以“复活猛犸象”之名搞过一次大新闻。但那次的产物,更让人哭笑不得——他们不是让猛犸象复活,而是做出了一只“长毛老鼠”。
Colossal 从猛犸象的基因组中,找出与毛发、脂肪代谢、寒冷适应有关的变异,再结合一些已知能改变小鼠毛发的小鼠自身基因突变,用CRISPR技术,把这些变异编辑进小鼠胚胎,成功造出了一种:
长毛黄褐色小鼠,毛发蓬松,长得有点像“缩小版的猛犸象”。
公司把这项成果称作“复活猛犸象的重要一步”,CEO甚至声称“这将改变濒危动物的未来”。
但你要是认真读文献,你会发现:
你听着是不是也觉得有点耳熟?
改点基因 ➜ 做出个“像的” ➜ 发个新闻稿 ➜ 上杂志封面 ➜ 对外宣称“我们复活了XXX”
实际上:技术噱头远大于生态实际意义,真正起作用的,是新闻标题+投资人信心。
真正的“物种复活(de-extinction)”,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而Colossal所谓的“复活”项目,仅仅停留在:
说白了,这些项目目前还停留在基因表型验证阶段,连“类比”都算不上“复活”。
实际上,Colossal 的技术展示并非一无是处。其实他们最具价值的工作,恰恰是一些面向现实的物种保护项目:
这些才是CRISPR基因组编辑真正能为生态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向。与其花大力气“复活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不如用这些技术避免下一个物种灭绝。
Colossal 的“恐狼”也好、“长毛鼠”也罢,归根结底是科学与营销结合的产物。它们看上去光鲜,背后却是大量科学概念的偷换和技术路径的模糊化。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清醒地看待:科学技术不能成为炒作的噱头,生态复兴不应靠幻想填补,真正值得保护的,不是过去的幻影,而是今天仍有机会的生命。
啊,评论区里有好几个歪题讨论这个是不是AI写的,我就多写一点:确实跟评论区的朋友说的一样,直接用AI是输出不了这样的内容的,AI直接输出的内容还是智障。需要你手把手的把观点,思路以及行文顺序和参考资料都提供给它,然后再根据它输出的内容进行修改,因为即便你把什么都告诉他了,它的回答里依然还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个回答AI味比较重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我在训练AI做适配知乎的Markdown格式排版,输出出来就是这样子了,不过从大家的反馈来看,貌似不受欢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