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尚桥镇毛庄村,有一片薄荷种植基地,未近田间路,早闻薄荷香。
谈起种植薄荷,基地负责人高升不禁感慨:“这几年为了选好项目,做出特色,我下了不少功夫。之前种葱赔了10万元,现在种薄荷经济效益直接翻了两倍。”
叶儿绿绿,味儿凉凉,做药醒脑,做糖口香。小小一株薄荷,为何能成为高升的“金叶子”?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承包100亩地,开始试种薄荷
高升的故乡是内蒙古阿荣旗,在大兴安岭的脚下,紧挨呼伦贝尔大草原。4年前,他随妻子高锦一起回到了长葛。
生于草原的他立誓要在平原闯荡出一番事业。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在和尚桥镇车庄村承包了300多亩地,开始尝试农作物与中草药轮作。
经过近3年的反复试验栽种,高升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长葛本地中草药培育种植模式。
2023年,高升又花了几个月时间分别到禹州、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国等几个国内中草药集散中心,详细了解了市场行情以及河南当地的优势中草药作物。
在调研市场后,他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选择发展薄荷产业。
“薄荷种植成本低、耗水少、收益高,不仅能入药,还能作饮料、保健品等的原材料,市场潜力大,相比于传统农作物,具有明显的优势。”高升说。
据了解,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清利头目等功效,在医药、食品、日用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近几年市场销售行情一直不错。
为此,去年2月,高升在毛庄村承包了100亩地,开始进行试种。
一年收三茬,每亩净收益可达5000元,销路不愁
薄荷作为经济价值高的特色芳香作物,不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常用的中草药。像“割韭菜”一样,薄荷通常每年可采收三茬。
同年5月底,成熟的薄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放眼望去,满眼青翠,田间地头处处绿意盎然。
终于,基地迎来了第一茬采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除草、收割、浇水、施肥、烘干……薄荷种植加工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为此,高升发动周边村民,让村民们通过采摘薄荷、除草等获得收益。不仅产业收益提高了,还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鼓起“腰包”。
“我们大都是周边村的,上午到地里除草,下午割薄荷头,一天下来能挣六七十块钱,够日常零花。”毛庄村村民李秀莲说。
而且,周边村民都是“争先”到高升的基地干活。主要原因就是工资当天结算。考虑到来干活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村民,高升专门兑换了现金给大家发钱。
第一茬薄荷收割完后,高升直接联系了收购商进行售卖。“我种的这种是药用薄荷,比普通品种的薄荷收益高,一吨卖5000元,而且销路不愁,甚至有时候供不应求。”高升说。
经初步计算,第一茬薄荷每亩收益可达1500元,还是净利润,这也让高升激动不已。之所以激动,是因为接下来还有两茬薄荷要收,这要比普通农作物来钱快得多。
“除了可以收割全颗还能收割薄荷头。薄荷收割后还能进行烘干,用于做茶和药厂加工提炼。”高升说。
“带领乡亲们一起种药材致富,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较于之前种植农作物,薄荷也更让人“省心”。“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气候,稍耐积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以根状茎繁殖为主。种植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高升说。
然而,在薄荷第二茬收割前,高升一门心思放在了抢收小麦上,加上突如其来的连续大雨,直接耽误了薄荷第二茬的收割,无奈之下,高升只能亏钱进行售卖。
“这次是我大意了,也是给我了一个教训,好在只是影响了一点品质,亏得不算太多。”高升说。
薄荷的诸多种植优势,使其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种植项目。
经过近一年时间,高升种植薄荷的经验已经逐渐成熟,不少种植户“找上门”求学,除了省内的种植户,还有省外江西、湖北、河北、贵州等地的种植户专门跑到长葛来找高升学习种植薄荷。
“薄荷种植技术简单,管理运营也很简便,省劳力,产量高。再者,投资小,收益稳定,一次投资,可享受5年收益。”高升分享,薄荷的种植对土质、温度、海拔等要求不高。而且容易管理,不需要太高的管理成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种植,增加收入。
高升的努力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成功,也为周边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然而他的志向并不仅仅在于个人收益,在他看来,他还要努力学习,尽量多尝试种植一些不同种类的药材,直到摸索出来一条成熟的种植路子,带领乡亲们一起种药材致富,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许桐
版式/王锐 校对/三一终审/赵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