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心脏和骨骼,但你有没有想过,大脑的健康和运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当你觉得大脑不好时,运动不一定是越多越好,但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注意运动方式,是否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甚至脑梗的发生呢?
作为一个老医生,我每天都见到这样的一些患者,他们有的年纪较大,有的生活习惯不好,甚至有的人都不到四十岁,却早早地感受到大脑不舒服的迹象。
有人会觉得,反正我身体还可以,偶尔去运动运动,像跑步、打球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锻炼心肺功能,甚至还能缓解压力,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但有时候,过度的运动,尤其是高强度的运动,会给大脑带来很大的负担。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忽视了大脑健康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运动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根据我的经验,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有脑血管问题,或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和大脑供血不均。
大脑不好的人,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去做激烈运动,因为不适当的运动,可能引发更多麻烦。
在现代医学里,研究也显示,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会增加大脑的血流压力,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血管壁的损伤,进而引发脑梗。
研究表明,持续的高强度运动对大脑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老年人或是已经有潜在健康隐患的人,过度运动更容易诱发脑梗等问题。
你能想象吗?原本为了保持健康,去跑步或游泳,却可能因为运动强度过大,导致血管破裂或者血栓脱落,进而突发脑梗。
大脑不好,不能一味通过剧烈运动来“刺激”大脑,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有大脑供血不足或是动脉硬化的朋友来说,运动的强度和方式要格外注意。
如果不加以重视,日积月累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那么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我曾遇到过一位患者,他觉得自己的大脑一直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于是,他决定通过每天坚持跑步来放松自己,想着“通过运动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释放压力”。
可是,几个月之后,他开始感到头晕、脑袋沉重,甚至常常觉得记忆力下降。
这位患者最初并没有将这些问题与运动联系起来,直到我通过详细检查发现,他的颈动脉已出现轻度堵塞,这正是过度运动引发的问题。
原来,他每天跑步的强度过大,甚至有时长时间跑步后还不休息,导致了大脑的血管负担加重,长期下来导致了血液循环的不畅。
过度剧烈的运动,虽然短期内可能让人感觉心情愉悦,但长此以往却会加重大脑的负担。
你可能会问,跑步明明是为了增强体力和减压,为什么会反而伤害大脑?
这就是我们忽视的一个细节:大脑和心血管系统一样,都是一个精密的网络,当身体做剧烈运动时,血液主要流向四肢和肌肉,尤其是高强度运动时,大脑的血液供给可能出现不均,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
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低强度、持续性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对大脑有着显著的保健作用。
这些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提升大脑的氧气供应,减少脑血管的负担。
一位在医院就诊的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因为一时贪图减肥,选择每天高强度的跳绳运动。
起初,她感觉体重有所下降,体力也有所增强,但是没过多久,她开始出现头痛、眼花等症状。
检查后发现,她的大脑动脉硬化已经很严重,而跳绳这种高强度运动,反而加重了她大脑的血液循环压力,结果,她不仅没有减掉多少体重,反而因此发生了轻微的脑梗。
所以,对于年纪稍长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来说,剧烈运动往往不是最好的选择。
相反,低强度、持续的运动才能让大脑在不承受过度负担的情况下获得锻炼。
只要坚持适度运动,逐渐增强体力和耐力,脑血管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不久前,我遇到了一位患者,他平时坐办公室时间很长,总是觉得浑身不舒服,想通过高强度的健身来增强体质。
于是,他每天都去做高强度的器械训练,有时做得太过,甚至身体明显感到过度疲劳。
然而,几个月后,他开始出现严重的头痛、失眠,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
通过检查,发现他的脑血管有一定的狭窄,特别是在颈动脉这一块,血流受到了压迫,其实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他不合理的运动方式有关。
从医学角度来看,器械训练和大重量的举重训练确实可以锻炼肌肉,增强体力,但这些运动对于大脑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有轻微脑血管病变的人来说。
大量的重物训练会让大脑的血压剧烈波动,极大增加脑梗的风险,如果不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强行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医学界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指出,剧烈的器械训练和过度的举重运动,对脑血管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相对而言,游泳、骑车等不需要过度依赖肌肉力量的运动方式,能更好地平衡大脑和身体的健康,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运动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强度、高频率的运动。
适度、合理的运动,尤其是那些低强度、持续性的运动,才是保持大脑健康和预防脑梗的最佳选择。
运动并不是一味的“多多益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身体状况合理调整强度。
如果能够早日意识到这一点,很多不必要的健康风险就可以避免,而大脑也能因此保持更加健康的状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脑梗的防治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汤俊峰,邵枝定,唐晓磊.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11.021.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