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的春秋大梦要实现了。”
这几天,南方航空公司站上了风口浪尖,不为别的,就因为换上了薄如蝉翼的座椅,颇有春秋航空等一众廉航的风采。很多人吐槽这是把绿皮火车硬座搬上了飞机,这话就说得过分了,火车硬座比这看着软乎厚实,没“刀片椅”那么铁骨铮铮。
南航表示,首先这很合规,其次这很主流。
此前,南航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
据了解,采用新型轻质座椅后,南航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项目预计增收3亿元/年。
一些已经体验过南航新版刀片椅的幸运旅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乘坐体验,有褒有贬。
有人说虽然椅子薄,但是前后间距还是很宽敞的,椅子也能往后倒,不至于多难受;有人说坐5个小时快给整抑郁了,像躺在20层被褥上的豌豆公主一样怎么调整姿势都不舒服;
还有人给春秋航空道起了歉,不好意思啊以前对你太大声了,至少你确实是个廉航啊。
对航空公司来说,更轻薄的座椅能通过降低机舱内负重,有效减少飞机的能耗——要知道,一个2公斤重的手提电脑就能让一架飞机的年平均油耗增加138美元;对乘客来说,轻量化座椅理论上能腾出更多的空间,让飞行体验更舒适。
为更好实现降本增效,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已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了航空餐食缩水的情况。
各航司出现“减配”的情况,是由于行业所面对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这不仅推动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也提示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
“如今在旅游出行方面,人们更加看重性价比,对价格较为敏感。”这种变化从需求方传导到了供给方,航司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及价格竞争的压力,这推动各航司不得不进行市场化调整。
早前就有航空业内媒体放出消息,南航从2025年3月开始大规模调整客机布局,试推行全经济舱布局航班,取消窄体机公务舱设置,将经济舱座位数增至180-186个。
更细致的网传爆料还表示,第一批43架客机在改舱后,波音737改为186座的全经济舱布局,空客A320改为180座全经济舱布局,并全部换用新的“轻薄型座椅”。
186座和180座是啥级别呢,就是廉航级别。2015年,春秋航空接收了中国首架186座的空客A320,当年这是空客专门为春秋定制的新机型,后厨空间减半。
南航毕竟不是廉航。尽管有网友嘀咕:“座椅密度和薄度都向廉航看齐,票价是不是也要看齐了?”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南航客服表示,票价变化由市场决定,跟座椅变化没有关系。
多腾点地方多放点座位,多拉几个人就多赚几份钱。改成全经济舱布局也同理,毕竟2个商务舱座椅占地面积就相当于3排至4排经济舱座椅。
每次说到飞机座椅越来越挤、越来越薄,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那句豪言都要被拎出来重提一遍:“只要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飞机上卖站票。”
也许还是那个观点,对于经济舱旅客来说,价格是本,体验才是末,他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不高,而是对票价更为敏感。
加油吧,站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