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店影视城,每天天刚蒙蒙亮,大概清晨五点半的时候,景区门口总会蹲着一群年轻人,眼巴巴地等着通告。他们忙起来,盒饭放凉了都顾不上吃,收工之后,就随便裹着戏服,蜷在墙角打个盹儿。十年前,成毅就是这群被大家叫做 “影视民工” 里的一员。现在回头去看成毅的演员生涯,嘿,真像武侠小说里那种一开始籍籍无名,最后却大放光彩、大器晚成的男主角。
在凭借《琉璃》里让人看了心疼不已、破碎感十足的司凤走红之前,这个来自江西的小伙,已经在三十多部影视剧里,默默充当过 “人肉背景板” 了。记得有一回拍古装剧,大夏天的,太阳特别毒,他穿着侍卫的铠甲,在太阳底下站了整整八个小时,结果到最后,镜头里就只露出了半个头盔。不过,这些经历对他来说,反倒像是意外挖到了宝藏,他自己说:“看那些老戏骨在现场飙戏,可比上表演课有意思多了,学到的东西也多得多。”
2016 年的《青云志》,对成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说在这部剧里演林惊羽,让他第一次尝到了走红的滋味,可真正让观众牢牢记住他这张脸的,还得是四年之后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仙侠剧《琉璃》。在拍《琉璃》的时候,成毅那股认真的劲头可太让人佩服了。每天,他都提前三个小时到片场,专门练习威亚动作,就为了能让自己在空中的动作更流畅、更自然。有一场吐血的戏,他前前后后连拍了十八条,收工的时候,嘴角还留着道具血浆呢。后来导演接受采访的时候,忍不住夸赞:“这孩子眼睛里啊,有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儿,对表演特别执着。”
从《沉香如屑》再到《莲花楼》,成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和传统仙侠剧里男主那种大开大合、比较夸张的表演方式不一样,他特别擅长用一些细微的表情,去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层次,网友们都开玩笑,说他是 “破碎感表演学派创始人”。比如说在一场特别重要的戏里,他通过控制睫毛颤抖的幅度,来调整眼泪下落的速度,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下子就让角色鲜活立体起来了,让观众特别有代入感。
最近在横店,又有了新的热门话题:有个大制作的剧组,为了能把成毅的档期抢到手,甚至专门调整了整个拍摄计划。从以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炙手可热,成毅的逆袭之路,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影视圈的生存法则 ——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那些时刻准备好的人。就像成毅自己说的:“没有小角色,每一个镜头,对我来说都是一次修行。” 在现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他的经历,大概就是当代年轻演员最应该好好学一学的 —— 相信时间的力量,只要坚持努力,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