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李春娇
某日,二年级一位班主任给我发来孩子的作业照片,题目要求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孩子写道:“我最喜欢校长妈妈,她个子高高的,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每天站在校门口,甜甜地笑着,同我们亲切地打招呼:‘同学们,早上好!’。”
晨接暮送学生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有老师说:“同学们称呼你为‘笑长妈妈’更贴切,因为你每天在门口站很长时间,笑脸盈盈,挥手示意,语气温和地主动问候,孩子们都认识你,被你感染,愿意和你亲近。”
我也因新任校长后,坚持“站岗”一年多,收到了孩子们硬塞的糖果、橘子、发夹、鲜花等礼物,更有家长们赞赏的目光,并温暖地给我道一声:“辛苦了!”我以为,“笑长妈妈”做的不仅是“门面”工作,更有其实际意义。
一、营造“笑”的磁场,凝聚多维能量。我校延续了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以亲切的笑容和语言面对师生,正是“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走进校园,一抹温暖的笑颜,一声暖心的主动问候,一个轻抚脑袋的动作,为孩子们营造了和谐友好的能量场,孩子们带着一份对等的温情,能愉快自由地学习。教室办公室,一句关切的语言,一脸真切的笑容,一点聆听的靠近,一份包容的态度,为老师们营造了轻松平等而有力量的能量场。会议室内,研讨桌上,对干部们真挚地分享,平等的聆听,谦逊地接纳,营造了干事工作的信任感和幸福感。离开校园,马路商场,遇见孩子,主动给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份甜蜜的笑容,能将笑的能量场扩大,再扩大……
二、传递“笑”的星火,激发内生力量。笑是最强的催化剂,经过真情的媒介和时间的酝酿,激发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孩子们从曾经的表情木然,面对问候心中无波澜,到校长与孩子、孩子和孩子、校长与老师、老师与孩子们之间,在一年多的温暖纽带链接中,催生了无穷的能量,这笑容犹如星星之火,融化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点燃了人情的感染力,激发了礼貌的表达力,大家从言行的亲密走向了心灵的契合,收获了一个充满温馨阳光的校园。在校园里的每一处,我乐此不疲地接受孩子们真挚的问候,阳光的笑脸,老师们真情的回应,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欣喜无限。人与人之间,没有比敞开心扉沟通交流、平等对话更有力量的“敲门砖”了。
三、笃行“长”的示范,倒逼群体自觉。作为学校管理者,榜样示范是最显性、最有说服力的工作秘籍。每天早到晚归,融入课堂、活动、环节、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鲜活的资源,为管理决策提供最真实最有底气的依据,也获得大家的认可。在晨光中见证,在课堂上“邂逅”,在夕阳下欢送,老师们自然能酝酿一份被“监督”下的行动自觉。值周老师会在校长认可的目光中,努力履职尽责,笑容满面迎接孩子,处理校门口的如孩子哭鼻子不愿上学、家长送被遗忘了的书籍作业前来等小问题。学校保安也规范着装,精神抖擞地维持秩序,校门外虽车水马龙但仍旧井然有序。“阳光礼仪队”也在值周班主任的训练下,端立如树,声音如钟,像士兵站岗一样,迎送老师同学。此时,值周老师与孩子们相互问候、礼仪队洪亮的声音、校长与孩子们相互打招呼,几种声音此起彼伏,便奏响了校园最动听的演奏序曲。而榜样示范更为老师们躬耕课堂、关爱学生、密切同事提供了最有力的参考依据和行动内驱。
四、坚守“长”的接纳,丰厚家校情感。日复一日在校门口“站岗”,形成了最高效率的“宣传口”,也是最简单的“信访窗”。每天许多家长都会陪伴孩子到来,在门口驻足观望许久,甚至出租车、公交车司机,过往的行人,都认识了我这位不休假的“值周校长”,有好几次还因为这微不足道的迎接仪式,被家长悄悄录了视频放到了网上,收获了许多的好评和关注,免费给学校做了最生动真实的宣传。当然。家长见到我这位管理者每天按时到岗,也感到踏实和安心,觉得校长都在学校“驻守阵地了”,老师们“有人管了”,孩子们在校“有人负责了”,学校的一切就有了保障了。当然,我这里也时常是第一“信访口”,家长们无需预约跑冤枉路,能够准时到校门口找到我,反应对教学的疑惑,表达家庭的困难,咨询政策的落实,投诉一些不满也是常有的事。每当此时,面对困惑我会耐心解释,面对问题积极解决,虚心听取意见,接纳包容不同意见,我还把家长需求一一让分管同志表格式登记,定时复盘解决处理情况,以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这也很好地消化了家校矛盾,避免了问题被“抛”到上级部门,更为家长们畅通沟通渠道,实为一举三得。
笑着站在校门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一位深受师生喜爱的“笑长妈妈”,不是表面功夫,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长期践行的“标签示范”,真实呈现的“榜样效益”,让人信服的“范式行动”,以点带面,以显性行动催生内生力量,服务于孩子、老师、学校,这更是一种良性“内卷”,卷起教育的责任、担当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