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徐晓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南师大应用心理学学士、中级社工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温州市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温州十佳心理咨询师
家长吐槽,今年读高一的儿子,买名牌球鞋毫不手软,一双都要好几千,陆陆续续买了好几十双。看上喜欢的鞋子就非要不可 ,不给买就闹,有时没办法也只好给买。事后沟通,看似孩子也听进去了“父母赚钱不容易”,不过总是还有下一次,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心理咨询师徐晓青回复: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孩子花钱没有节制,没有感恩之心,不听话……这实际就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
孩子缺少有效陪伴、缺少自我控制,表现为对鞋子、手办等外物的抓取,花钱没有节制,可以说是一种对爱的索取和填补。同时,亲子沟通方式可能存在问题,家长想要孩子听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做决定,这是孩子成长中的普遍矛盾。如何解决 ,我们一一说来。
一、有效陪伴。家长对青少年需要做的是少说、少建议、少批评、尽量不说教;多听、多感受、多探讨……,减少青春期少年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社会热门话题、热门事件、孩子们的主流观、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成为陪伴的谈资;还可以一起旅游等方式陪伴。此外,可以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多掌控感。
二、定期给零花钱。孩子所谓花钱没有节制、没有感恩之心,是他们对钱的多少没有感觉,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没被看见,孩子觉得这是自己“努力”(“闹”,孩子认为自己“争取”)的结果,所以花钱理所应当。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阶段,制定合适金额的零钱计划,每月发放,让孩子可以有自行支配金钱的机会。家庭提供日常衣食住行,额外的兴趣爱好、零食、社交,超出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让他们从自己的零花钱里支出。金钱支出,家长有建议权,但是没有决定权,如有垫付和预支,需要及时从下个月的零花钱里扣回来。让孩子有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社交、兴趣爱好的机会,培养花自己钱的能力,让他有机会去规划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甚至有机会去赚取金钱;增加青春期孩子对于自己生活、学习和生命的掌控感。
三、改善沟通。随着孩子的长大,为自己争取话语权是必然的,那么家长学会适度放权就变得十分必要。家长试着闭嘴和少说、学会倾听和共情、懂得适当的时候示弱和欣赏,以相对平等的方式去和青少年对话,会让沟通更加有效和流畅。如果发现自己解决不了,一定要学会求助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