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家长展示课堂笔记。
家长课堂现场。
和家长一起来听课的孩子和老师互动。胡迪 摄
记者 胡迪
“最近孩子放学回家总是闷闷不乐,问原因也不说,我们家长该怎么办?”“昨天刚因为玩手机的事情跟女儿大吵了一架,感觉真的无法沟通。”……刚刚过去的双休日,位于广陵区旌忠巷46号的扬州家长学校总校五楼报告厅内坐满了家长。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们带着教育孩子的困惑与问题,认真听着老师讲课。这个被誉为父母“学习班”的家长课堂,效果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家长心声:做父母有很多要学
“以前我工作很忙,在与孩子相处上忽略了很多,现在跟上初中的孩子之间关系有点紧张。”家长课堂现场,上了六七期课的贺先生说,初中正是步入青春期的年纪,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他想跟孩子好好相处却不知道如何去做。“秋学期开学,孩子班主任告诉我们扬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心开设有家庭教育指导课,我决定来听听,找找方法。”
贺先生回忆说,他还记得第一次听课是翠岗中学副校长蒋晓美讲的《我的孩子,我的家》,“蒋校长的课,让我知道了不要老是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如‘你看看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这样极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贺先生表示,家长课堂让他跟孩子的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他非常感激。
“关于用手机问题,我在家经常会跟女儿吵架。”在家长学校《助力青少年成长,科学使用手机》的课堂上,田女士这样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来听课,是我女儿给我报的名,她说让我来听听,看有没有什么办法缓解用手机矛盾。老师说,家长想让孩子少玩手机,那必须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也不能成天抱着手机看,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从前我在这方面没有注意,今后会克制自己。”田女士还表示回去要给孩子制定手机使用时间表,不能每次都是口头说一说,要有实际的东西去规范。
相处策略:换位思考,给予陪伴
家长课堂上有一位程女士也几乎每期都来。程女士女儿上初中,正是青春敏感期,“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需要花更多心思,之前我跟女儿间歇性会因为一点小事爆发争吵,搞得两个人都很不愉快。”程女士有时候会跟女儿坐下来好好谈谈,但是感觉收效甚微,让她颇为苦恼。
程女士说,听完课后,她知道了很多时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从前我在家跟孩子发生矛盾往往是指责,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几期课听下来,我从最开始的‘一点就着’,到能友好地跟女儿进行沟通。”程女士表示,发生矛盾的时候,双方都应该冷静下来。尤其是成年人思想成熟,更应该懂得平复情绪,换位思考。
最令程女士欣慰的是,如今女儿晚上放学回到家,都会先跟她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遇到任何困难,也都会第一时间向她寻求帮助。“我们现在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感谢家长学校让我们母女关系得到了改善。”程女士说。
家长课堂现场,记者还看到有一家三口都来听课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家长乔女士表示,这些问题常常让她感到困惑和无助,“以前我都是自己来听,因为内容很有意义,所以现在带着老公和孩子一起听。”
乔女士告诉记者,以往女儿学习的时候她都是做自己的事情,现在女儿看书的时候她会跟女儿一起进行阅读,也更多地陪女儿运动、散心……“现在女儿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又可以跟妈妈一起学习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梅岭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徐菊芬在上完课后这么跟记者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希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点耐心、多点陪伴。
家校合力打造扬州样板
“我们这里既是扬州家长学校总校,也是全国首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实践中心。”实践中心老师田晓玲介绍说,去年1月份,我市入选全国首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从成为全国实验区开始,就着手建设扬州实践中心,并于去年5月基本建成。
记者了解到,家长学校的家长课堂每期都会有不同主题,课程多以老师讲授,中间穿插一些互动的形式呈现。大部分内容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与孩子的沟通有关,比如《有话好好说——和青春期孩子如何沟通》。也有与孩子学习有关的课程,比如《如何迈过三年级语文学习这道坎?》。还有为孩子普及知识、提高自我安全意识的课程,比如《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扬州市家长学校总校家长课堂从2024年7月14日暑假第一期开课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举办了30期,共有近5000人次的家长和学生参与。”实践中心有关负责人薛曙春告诉记者,在讲课的老师方面,家长学校安排有一线家庭教育专家,也有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几乎每一期家长课堂都座无虚席,很多家长主动加讲课老师的微信,在微信里与老师沟通教育方式。”
“教育要做到抚养、培养、教养。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很多家长的理念还不够全面,如何提升这部分家长的认知,帮助他们做到与孩子良好沟通?于是家长学校应运而生了。”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晓林表示,想要打造家教名城,举办家长学校便是一个重要举措,“希望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家庭教育名城的扬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