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病房内,因车祸瘫痪近两年的病人,靠“意念”指挥机械臂成功握起水杯;山东济南某科技公司的实验室里,测试人员头戴脑电波采集设备,在不使用双手的情况下,靠“意念”控制着无人机稳定飞行……
当“意识流”转化为可传输、可解读的“数字信号”,脑机接口这项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正在掀起一场碳基和硅基的融合变革。
从科幻走进现实
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进入21世纪,随着脑电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硬件小型化等相关技术的革新,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类应用场景正加速从科幻走进现实。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二级分析师王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脑机接口在应用领域呈现出医疗引领、多场景拓展的发展特点,尽管当前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脑机接口产业蓝皮书》,全国脑机接口下游应用解决方案企业中,医疗领域占比达56%。
王娜介绍,在医疗健康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将患者大脑意图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应用于精神状态识别和预警、大脑信息与外部设备的交流和控制、运动能力康复和重建等方面;在教育领域,脑机接口可以有力推动教学个性化发展,相关技术可应用于注意力训练、认知能力评估、特殊教育支持等场景;在文娱领域,脑机接口提供了新型交互体验,涌现出“意念”操控鼠标玩游戏、可表达情绪的服装设计等创新形式。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新赛道带来新机遇
赛迪顾问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显示,2024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32亿元,增长率为18.8%。预计到2027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达到55.8亿元,增长率为20%。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国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6.3亿元,占整体市场规模的82%。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受众群体更广泛,应用场景更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这类脑机接口极大地拓展了人机交互的可能性,将为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王娜表示。
首先,脑机接口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脑机接口在实时交互和远程控制的复杂场景中,对低时延、高可靠性的脑电信号传输需求逐渐凸显。通信行业可持续优化5G/6G、Wi-Fi、蓝牙等技术,为实现高效、精准地控制和反馈提供传输支持。
其次,AI提升了脑机接口系统的操控精度,将带动边缘云推理服务发展。通信行业可提供边缘计算节点与云传输服务,为更快、更精确的运动推理,更“人性化”的大脑意图表达夯实技术底座。
最后,消费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有利于通信行业新兴业务的拓展。随着脑机接口的商业化路径逐渐显现,通信企业可前瞻研发面向脑机接口的新型通信解决方案,在医疗、教育、娱乐等传统领域激发新业务增长点。
技术+政策双轮驱动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脑机接口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和2018年,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有力推动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和发展。2021年,我国启动“脑计划”,将脑机接口的开发和应用推向全新阶段。目前,我国是开展脑机接口科研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24年,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达2276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在全球占比超过50%。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春风为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工信部等七部门于2024年1月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脑机接口被列为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之一,并要求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表示,工信部未来将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共促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多省市也在积极布局和引导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上海市于今年1月先后发布了《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和《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了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长期目标。3月底,湖北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明确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三项收费标准。
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典型代表,已展示出强大赋能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但是,王娜也在采访中特别强调了“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性。她呼吁:“应尽快探索建立脑机接口数据治理规范,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制定,重点关注脑机接口带来的新型伦理问题,通过建立可信赖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技术发展始终以人为本。”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