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买小米SU7却又担心被看成“精神小伙……”这车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
当笔者看到有读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知道有一些友商的“小心思”和“小动作”终于起到作用了。
毁掉一款产品和一个品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无限拉低其品牌定位,曲解其品牌调性,让一个品牌成为“笑柄。”今天关于本田思域销量下滑的文章正是基于该视角进行的解读分析,实际上也适合用于小米SU7;不过对本田思域存在的“傲慢与偏见”是基于一种文化理念而自然形成,而针对小米SU7的系列评论在笔者看来显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
曾经的特斯拉Model 3经历过这一切,只是最终没有起到作用;现在又轮到给小米SU7用相同的招数,那么小米汽车会被这些“暗箭”击倒吗?
有关“精神小伙”的评价往往是偏负面的,是消极的,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上对这些年轻人轻蔑的点评;实际上的“精神小伙”大都是一些辍学较早,收入较低,正在向上或沉沦中的青少年人,在“成功者”的视角里,这样的精神小伙大都是被调侃的对象。然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物角色,作为形成一个群体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年轻人应当有更多的引导与包容,而非一味地嘲讽。
可是资本市场更愿意用“人设对比”来凸显产品和潜在用户人群的与众不同,而现在又没有相关机构对这些青少年人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于是乎“精神小伙”成为一众企业和品牌营销的“炮灰。”
在客观事实短时间难改的前提下,把一个品牌或一款产品“精神小伙化”可就基本等于“往死里整”的“暗箭”了。
就笔者持续观察和搜索所见,将小米SU7与“精神小伙”关联的文章或视频比比皆是。
这样的做法正是通过扭曲小米SU7用户画像从而扭曲整个品牌与小米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手段不可谓不狠辣,但用阴毒来评价应当更加贴切。
这一切都是特斯拉Model 3所经历过的。
曾经的一些知名自媒体竭力将Model 3的车主包装成“电驱时代小黄毛,”现在回头去看应当还有相应的资讯存在;可是Model 3依旧是畅销车,并且是2025年3月中型车零售销量的冠军车,为何Model 3没有倒在“暗箭”之下呢?
笔者认为这是埃隆·马斯克的功劳,一个搞电动汽车生产销售的企业人,同时搞对人类有益的脑机研发,仅此一点就足够给特斯拉品牌带上更多光环;其次还有SpaceX公司的存在,这也是特斯拉的一个重要标签。
特斯拉的关键词有科技、文化、关爱等等词汇,且马斯克的个人号召力很强,所以Model 3才没有倒下。
小米SU7也不会倒下。
该车为2025年3月中大型轿车零售销量冠军车。
雷军所从事的业务虽然与埃隆·马斯克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得到的好评同样不会少;因为小米集团所打造的一系列数码产品和家电产品普遍具有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并且质量表现在稳步提升;同时小米集团和雷军的姿态始终比较低,面向用户市场的态度是谦恭的,而且能够倾听市场用户的声音并在恰当的时间节点推出相应的产品——不能说有求必应但却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相较于一些姿态高高在上的企业人和企业而言,小米品牌更容易获得好评。
所以小米SU7只要能渡过这个诸多品牌都经历过的劫,后续的品牌向上之路则不会被“暗箭”阻断。
结语:
汽车营销方法正在多元化,只是依托于网络的营销存在一定的监管难题;于是则出现了一些没有底线又难以定性的营销内容,客观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品牌遭遇这样的“暗箭。”当“明枪变成暗箭”的时候,不论是企业还是监管机构都应当重新思考,这样的操作必定会腐蚀行业根基;同时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和积极性,毕竟如果通过一种收效更快且没有技术难度的方式可以保证品牌销量的话,大力投入研发则绝不会是企业资本所中意的途径。
行业发展需要以“技”来驱动,是技术的“技”而不是“三十六计”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