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之谜破解,地球曾与毁灭擦肩而过,我国开始行动
更新于:2025-04-15 14:13:31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6月30日凌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河畔,上演了一场改写人类认知的惊天灾难——通古斯大爆炸。

这场爆炸威力惊人,影响范围极广,其成因长期成谜,引发了科学界与民间的无数猜想。如今,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当天凌晨,一颗亮度堪比太阳的巨大火球,拖着夺目长尾,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通古河畔。刹那间,强光如闪电撕裂夜空,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仿佛世界末日降临。

巨大的蘑菇云迅速升腾,热浪滚滚,遮天蔽日。在爆炸的冲击下,650公里内的玻璃全部震碎,清脆声响彻大地。强大的冲击波如无形巨手,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夷为平地,8000万棵树木被焚毁,化作一片焦土。

此次爆炸影响力超乎想象,4000多公里外的英国地震台监测到地震,仪器曲线剧烈跳动;大洋彼岸的美国居民也明显感受到地动山摇。

据估算,爆炸威力相当于2000万吨TNT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若爆炸时间推迟几小时,圣彼得堡恐将沦为废墟,世界历史进程或许也会因此改变。

但当时没有国家能造出如此威力的炸弹,原子弹更是几十年后才问世,这场爆炸究竟因何而起,成为亟待解开的谜团。

由于当时俄国局势动荡,且爆炸中心地广人稀、伤亡不大,沙俄政府在爆炸后未立即派科学家考察。直到1927年苏联成立,矿物学家列昂尼德・库利克才前往调研。

到达现场,库利克看到爆炸中心50公里内树木烧焦并规律倒向一旁,可爆炸中心树木却屹立不倒。在方圆几公里内,团队未发现任何陨石残留。库利克怀疑爆炸点附近的湖泊是陨石坑,抽干湖水后却一无所获,这与大众认知的陨石撞击说相悖。

因寒冬将至,科考队被迫结束考察,离开前绘制了形似蝴蝶的爆炸范围地图。由于缺乏物证,通古斯大爆炸愈发神秘,民间传说纷起。

有人认为是尼古拉・特斯拉的无线输电实验所致,因爆炸前特斯拉在做相关实验且查阅过西伯利亚资料,但以当时技术,传输如此巨大能量到万里之外并不现实。还有UFO迷坚信是外星人飞碟引发。

2007年,意大利研究团队提出爆炸中心8公里处的切科湖可能是撞击坑,因其在爆炸前地图未出现。

不过,此设想在2008年已被驳回,通古斯大爆炸的真相仍扑朔迷离。各国科学家纷纷加入研究,从1930年的彗核爆炸说,到1958年的冰陨说,再到1995年的反物质陨石湮灭说,诸多假设不断被提出又被推翻。

202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研究团队带来新突破。1972年8月10日,美国犹他州居民目睹天空划过巨大火球,它飞到蒙大拿州时距地面仅五十多公里,经过怀俄明州杰克逊湖时突然升高,最终越过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飞出大气层。科学家证实,这颗卡车大小的行星在大气层“打了个水漂”后弹出。

受此启发,研究团队经深入分析得出:一颗直径约200米的铁质小行星,以11.5的入射角度、20到25公里每秒的速度冲进大气层,在距地面10公里处引发通古斯大爆炸,随后高速飞离大气层,这完美解释了现场为何没有陨石坑。2019年6月,该研究结论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

1908年6月30日,对人类而言是惊险至极的一天。若小行星正面撞击地球,后果不堪设想,人类或许会像恐龙一样走向灭绝。

通古斯大爆炸虽已过去百余年,但外太空的小行星却不断来访,地球的危机并未解除。

在通古斯大爆炸之前,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猛烈撞击如今的墨西哥湾附近,引发全球性气候灾难,改写了地球生物演化史。

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一颗直径约17米的小行星爆炸,冲击波导致近1500人受伤。

今年年初,一颗小行星曾因撞地球的可能而备受关注,好在最终是虚惊一场。但危机并未解除,目前潜在的能够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目前约有2400余颗。

去年,我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对目标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并评估撞击效果。

素材源自@绝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