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二次加热致癌?别慌,这 5 种食物才真得警惕
咱中国人,向来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对铺张浪费那是深恶痛绝。也正因如此,很多家庭吃完饭,瞧着桌上还剩下些饭菜,实在舍不得倒掉,便想着留到下一顿,热一热接着吃。可您知道吗,这看似平常的举动,里头可能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不信?先给您讲个让人痛心的事儿。
有个 31 岁的年轻小伙,身高 1 米 8,体重 170 斤,平常特爱体育运动,从外表看,那身强体壮的模样,在旁人眼里,妥妥的健康典范。可谁能想到,这只是表面现象。由于工作性质,他经常得加班加点,吃饭也就只能随便应付,有时候忙起来,吃隔夜饭菜更是家常便饭。
突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地感觉恶心、浑身乏力,那种难受劲儿,让他忍不住大吐起来,整整吐了一盆胆汁和胃酸。紧急送医后,初步诊断是吃了剩饭剩菜食物中毒,引发了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竭,连带着急性肝功能也受损了。他被火速推进 ICU,在里头整整抢救了三天三夜,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看着就让人心疼。虽说最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可之后又因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反复住院。命运似乎还不肯放过他,后来他还遭遇了失明,下身也瘫痪了。曾经活力满满的他,如今生活满是艰难,活着都成了一种奢望。
其实,不少人心里都清楚,隔夜饭菜不太健康,可随着冰箱在咱生活里越来越普及,大家都把冰箱当成了 “万能保鲜柜”,觉着只要把饭菜往冰箱里一放,就能高枕无忧了。可就是这种疏忽大意的想法,让类似的悲剧一次次上演。这不,最近网上又传开了一种说法,说米饭不能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会产生致癌物,对健康危害极大。这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又有哪些食物是真不能二次加热的呢?咱一起来探个究竟。
食物放多久算隔夜?
一提到隔夜菜,很多人下意识就觉得,得是放了一整夜的饭菜才叫隔夜菜。但实际上,关于隔夜菜的定义,可没这么简单。从专业角度讲,隔夜菜指的是 “烹饪后一段时间没吃完的食物”,更精确点说,这个时间界限是 8 个小时。所以啊,可不是非得等饭菜放一晚上才叫隔夜。举个例子,要是您午饭吃得早,晚饭又吃得晚,中间间隔超过了 8 个小时,那这饭菜基本就算是隔夜菜了。不过,时间可不是衡量隔夜菜的唯一标准,食物的储存方式、所处温度以及密封性等,也都得考虑进去。
米饭不能二次加热,否则会致癌?
有人觉得,米饭要是放在室温环境下,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时间一长,细菌还会产生毒素,就算二次加热,毒素也去不掉,长期吃这样的米饭,就容易致癌。但这么说,其实太片面了。要知道,不光是米饭,任何食物要是储存不当,放久了都可能滋生细菌、产生毒素。就因为这个,就把二次加热的米饭和癌症划等号,这判断可太草率了,完全是以偏概全。而且,癌症这病,可不是某一个因素就能导致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像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还有职业暴露等等,都可能和癌症挂上钩。
再者说,要是米饭保存得好,一般没啥大的健康风险。比如,您把米饭用保鲜盒密封好,再放进冰箱冷藏,二次加热后,在 2 小时内吃完,这样操作,米饭还是相对安全的。所以,米饭能不能二次加热,关键还得看保存和食用方式。
真正不适合 2 次加热的,是这 5 种食物
绿叶菜:亚硝酸盐的 “制造机”
隔夜的绿叶菜,在放置过程中,会因为酶和细菌的 “捣乱”,把食物里原本天然存在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像菠菜、小白菜、生菜这些蔬菜,本身硝酸盐含量就比较高,在放置时,更容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拿菠菜来说,有实验专门研究过,菠菜炒熟后,就算及时放进冰箱冷藏,放 16 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就会升高到 20.5mg/kg(国家标准是 20mg/kg)。要是在常温下放置 24 小时,那亚硝酸盐含量更是飙升到 134mg/kg,这数值可太吓人了。所以,绿叶菜最好现做现吃,别留到下一顿。
海鲜:腐坏的 “高危户”
海鲜这东西,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也丰富,这就导致它比禽肉和畜肉更容易腐坏变质。要是把海鲜长时间放在室温下,或者周围温度比较高,海鲜里的蛋白质就会发生降解,产生一堆腐败变质的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很可能损伤肝肾功能。想象一下,原本鲜嫩美味的海鲜,因为储存不当,变成了危害健康的 “定时炸弹”,多可惜。所以,海鲜要是没吃完,最好别二次加热再吃了。
凉菜:细菌的 “温床”
大部分凉菜,在制作过程中,很少经过高温杀菌这一步。而且在处理凉菜时,洗菜盆、砧板、刀具这些工具,只要有一个环节没注意卫生,细菌就可能趁机附着在食物上。就算前面这些环节都做得很好,可咱吃凉菜的时候,筷子翻来翻去、夹来夹去,又会造成新一轮的细菌污染。再加上凉菜的特性,一般吃剩下的凉菜,大家也不会再加热,因为一加热,口感就全没了。这么多因素加起来,剩下凉菜里的食品安全隐患得有多大,您心里大概也有数了。所以,凉菜尽量一次吃完,别留着下次吃。
散装卤菜:病菌的 “聚集地”
散装卤菜和凉菜有点类似,它没有任何密封包装,直接暴露在环境中,这就使得它很容易被环境里的各种病菌污染。而且卤菜在制作时,加了不少调料,这就导致我们在吃的时候,很难从卤菜的颜色和口感上,分辨出它到底有没有问题。再加上卤菜一般都放在冰箱里储存,可就算放冰箱,在各种因素叠加下,也很容易滋生各类病菌,其中嗜冷菌就是典型代表。所以,吃剩下的散装卤菜,最好别二次加热再吃了,以免吃坏肚子。
菌类食物:毒素的 “隐藏源”
一般来说,干制的银耳和菇类,不管是室内栽培的,还是野外采摘的,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蔬菜要低一些。但是,如果在室温下泡发时间太长,或者煮熟后放置时间过久,不但会增加亚硝胺的生成,还特别容易滋生细菌。要是储存再不当,产生黄杆菌毒素,吃了之后,就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难受的症状。所以,菌类食物在处理和储存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尽量别吃二次加热的。
如何处理剩饭剩菜?
剩饭剩菜直接扔掉,确实挺浪费,可处理不好,又有健康风险,这可让不少人犯了难。其实,想要科学处理剩饭剩菜,也不是啥难事,只要做好这几点就行。
剩肉不剩菜
吃饭的时候,尽量先把蔬菜吃完,要是肉类荤菜吃不完,还能留到下一顿吃。因为蔬菜存放时,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且很多营养成分也会流失。所以,绿叶蔬菜和凉拌菜,最好一顿吃完,别留剩饭;主食可以保存 1 - 2 天;畜禽肉类荤菜,保存时间一般别超过 3 天。
处理态度要严谨
可别以为把剩饭剩菜往冰箱里一扔,就万事大吉了。处理剩饭剩菜,态度一定要严谨。世界卫生组织就给出过明确建议:熟食在室温下不能存放 2 小时以上,得及时冷藏;在冰箱里存放时间别超 3 天;拿出来加热的次数,不能超过 1 次。
要科学存放
吃饭的时候,尽量减少筷子等器具对食物的翻动,避免细菌污染。存放剩饭剩菜,要用材质安全、靠谱的保鲜盒。不同的剩饭剩菜,要分类包装、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感染或者串味。
吃之前必须要 “热透”
吃剩饭剩菜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把剩饭剩菜加热到 100℃,并且最少保持沸腾五分钟以上,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杀死病菌,吃起来才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