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七千块人民币补习费,我朋友在大阪卷疯了……
更新于:2025-04-15 17:50:46

“日元吗?这么便宜!”

 

“人民币!”

 

我滴个天

 

我朋友已经在大阪开始“卷起来”了~

 

其实我最后发现,其实最终“卷”的不是孩子,“卷”的是家长……

  

从国内跑到日本,为的就是“不卷”

 

很多中国家长来到日本,是因为厌倦了国内的应试焦虑、鸡娃内卷。

 

想象中的日本教育——没有排名、没有补课、不比较、不打压个性,温和、自由、让孩子“快乐长大”就行。

 

确实,日本的幼儿园和公立小学,真的很“松”。

 

每天回家就是画画、种豆子、玩沙子、做便当、参加运动会,连作业都没几道。

 

但是——

 

当孩子升上高年级,或者你开始了解日本的升学体系之后,现实开始反转了。

 

补课、模试、私塾……卷得悄无声息

 

我朋友的孩子今年小五,她给我报了一个日语作文私塾 + 一个数学强化 + 一个英文先修班。

 

“我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我怕她跟不上。”

 

“一个月下来花了七千多……不是日元,是人民币。”

 

金钱💰,只是“鸡娃”最基本的要素,更难的是你要在异国他乡找到合适的资源

 

日本的教育不像中国那样“明着卷”,它是静悄悄的精英筛选机制:

 
  • 小升初的考试门槛极高
  • 公立虽免费,但好学校少、学区决定命运
  • 真正能进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中高一贯的私立名校
 

而想考这些学校,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要准备,私塾(塾)+ 模试 + 校外学习 = 日常标配。

 

那句火得不要不要的话怎么说来着?

 
“没有给孩子兜底的能力,就不要给孩子自由。”
 

在日本更是如此。

你希望孩子自由选择、不被成绩绑架,但如果没能力为他兜住失败、补上短板、铺好退路,这种“自由”很可能变成放弃。

 

所以说到底,拼的是谁?

 

不是孩子,是家长。

 

中国家长在日本,如何“托举”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已经在日本,或者准备带孩子来读书,你可能也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1. 

语言障碍期

 

刚来日本那阵子,孩子听不懂、跟不上、交不到朋友,家长一边学日语一边焦虑:我是不是坑了孩子?

 

📌建议:想要过来的中国孩子先在国内尽早打好日语听说基础,如果0基础到日本,必要时考虑中文+日语双语私塾过渡。

 

2. 

信息断层期

 

你开始发现,日本教育系统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透明:

 
  • 学校不讲升学率
  • 老师不推荐补课
  • 教育信息要靠家长自己挖、自己问
 

📌建议:加入华人家长群、日本本地妈妈群,获取“隐形规则”和真实升学路径。

 

3. 

资源筹备期

 

你会发现,真正想走优质升学路线的家长,早早开始准备:

 
  • 小学3年级开始参加模试
  • 4年级报私塾(塾)
  • 5年级熟悉目标校的出题风格
  • 周末全是考试、补习、面试模拟
 

📌建议:结合孩子兴趣和优势,做一份“中高一贯校升学路线图”,有策略地投入资源,而不是跟风乱报班。

 

重点:加强孩子的日语阅读写作水平,要的不仅仅是给孩子报私塾,而是从小去建立阅读的习惯!!!

 

试想一下:一个在刷短视频的爸爸妈妈,能说服孩子一个人去主动打开图书看吗?

 

最后想说:

 

我们并不是非要让孩子“卷赢所有人”。

 

而是要在这个系统下,让他有选择的权利——

 
  • 可以选择读公立,但也能有资格挑战名校;
  • 可以慢慢成长,但也有底气面对竞争;
  • 可以拥有自由,同时也知道父母在身后兜着风雨。
 

这,就是中国家长在日本的托举式育儿。

 

如果你觉得有共鸣,也在日本育儿路上迷茫焦虑,欢迎一起聊聊

三千块,在东京住loft
三千块,在东京住loft
2025-04-14 16: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