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人“逃”到中国,独居深山15年:大胆的人,先享受世界
更新于:2025-04-16 13:16:40

一个法国女人,为啥要在中国深山隐居15年?

 

44岁前,她是知名建筑师;44岁后,她成了修葺漏雨土墙的“瓦匠”。

有人说这是浪费才华,她却说高楼大厦养不活灵魂。

  

她叫Estella

 

从阿尔卑斯的雪松到滇藏线的格桑花,她跨越9000公里,来到云南深山独居15年,将异乡活成了故乡。

 

▲ Estelle

   

01

奔赴云南

  

法国的阿尔卑斯和云南德钦县奔子坝镇位于世界两角,一边是连绵雪山下的冰冷都市,一边是温暖明媚的山村小镇。

 

▲ Estelle居住地

 

而这天涯海角般的距离,串联起一个女人的前半生和后半生。

 

曾设计过医院、银行的Estella原本是法兰西建筑师协会工会一员,拥有体面的工作和优渥的薪资,但44岁那年,她却突然陷入迷茫。

 

▲ Estelle

 

她早已厌倦了工业化的井然有序和钢筋混凝土的冰冷,想要回归自然。

 

直到多年超负荷工作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才下定决心去寻一个静谧的地方修养。

  

于是她毅然离职,跨越9000公里,直奔中国云南。

 

酿葡萄酒、做法棍面包、制造果酱……

 

听虫鸣鸟叫、赏涓流潺潺,用略显蹩脚的普通话跟村民唠嗑。

 

▲ 帮忙摘桑葚酿酒的村民

 

在这里,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民宿老板。

 

▲ Estele在摆果酱和红酒

 

从2010年到现在,Estelle已经在这个藏族自治州生活了15年。

 

但全球有那么多地方,为何偏偏是云南?

 

或许是33年前的那次旅行,彻底在Estelle的心里扎下了根。

 

▲ 少女时期的Estelle

 

当时30岁Estelle去了昆明、西双版纳、大理和丽江。

 

尽管没有地图、路况也不好,但湿润宜居的气候与淳朴的风土人情让她爱上了这里。

 

“我不喜欢太冷的地方。”

 

或许是在湿冷的欧洲待了太久的缘故,Estelle的骨子里渴望着温暖和明媚,四季如春的云南便成了她的世外桃源。

 

▲ Estelle民宿外景

 

“我喜欢云南,这里没有污染,有很多好吃的和美丽的山。”

 

此后,她每年都会来云南旅居两三个星期,登山游水,参加少数民族的节日宴会。

  

2007年,她卖掉了法国的小公寓,带着13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云南。

 

▲ Estelle和儿子

 

她的家人,不仅没反对,反而认为:

 

生活千千万,没有绝对正确的一种。每个成员都应该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 Estelle的乡间生活

 

初到云南,她以法语老师的身份在昆明住了3年。

 

就算完全不懂中文,她也一点不害怕,就像一个离乡多年的本地人一般重新摸索着这个城市的轮廓。

 

▲ Estelle和年轻女孩一起交流

 

两年后,孩子选择回国与父亲生活,Estelle开启了在云南的独居生涯。

 

她决定开一间民宿。

 

▲ Estelle的民宿

 

去了大理、建水等四五个城市,几经比较后,她选择了一栋坐落于滇藏线,背靠金沙江,比邻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的480平米藏式民居。

 

这里人烟稀少,清幽静谧,不似大都市的繁华,却独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

 

▲ Estelle民宿坐落的村镇

 

房前蜿蜒着一条小溪,树木枝叶繁茂,层层叠叠将古朴的房子笼罩起来,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她当即决定要留在这儿,去寻找少女时代就梦寐以求的生活。

 

▲ Estelle民宿前的溪流和绿植

   

02

一座480平米的世外桃源

  

“土木结构很有温度。”

 

设计了一辈子高楼大厦Estelle在此刻才意识到,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 古朴的木质大门

 

Estelle签了30年的租期,保留下了旧的居家物件。

 

在旁人眼中那些落伍褪色的壁画、泛黄的瓷砖、跷脚的木桌,在她心中却有着独特的温度和故事。

 

▲Estelle的民宿装潢

 

她还经常去本地二手市场淘货。

 

▲ 淘来的物件

 

民居里的装饰摆件大多是世界各国的民族工艺品,有缅甸的佛像、中东的地毯、中国的窗花,还有客人留宿时创造的画作。

 

▲ Estelle的民宿装潢

 

▲ 客人留给Estelle的小狗简笔画

民宿仅有四间客房,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风格。

 

神秘藏式、清末民国、中国小镇、异域地中海……

 

▲ 风格迥异的房间

 

▲Estelle的民宿装潢

 

就好像世界各国的故事被汇聚到了一个空间,奇妙的同时,独具韵味。

 

慕名前来旅人,有的只会方言、有的只会英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一起酿酒、做面包、摘菜蔬果,用手比划自己的故事,用表情传递自己的喜乐。

 

▲ Estella与中国小孩

 

一间小小的原始民居,却蕴藏着连接世界的能量与魄力。

 

▲ Estella与人聊天

 

而这间民宿楼之所以如此与众不同,恰是因为它本身就如同屋内四处淘来的装饰物一样,是Estelle纯手工、从零到一花了四年一点点修缮的。

 

▲ Estelle的民宿装潢

 

刚交付到Estelle手里的房子和城市的毛坯房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没水没电,还有成吨的废物和垃圾。

 

▲ 装饰前的房屋

 

菜园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屋顶淅淅沥沥每逢雷雨天气就如洪流狂泻。

 

▲ 装饰前的房屋

 

她曾经和村里一个女人一起从屋顶卸下20吨垃圾,还利用建筑的经验将三楼一个杂物间改造成一个利于生态循环的旱厕,排泄物最终会成为花园里的肥料。

 

▲ 木屋前的溪流

 

装修时,Estelle只有一个原则,“要好,不要快。”

 

▲ Estelle民宿

 

一年只修一个房间,不用现代油漆、不用玻璃饰品,这里的一切都遵循着本真的风格和细节。

 

Estelle的翻新,只是重新赋予这个古建筑生命。

 

▲ 原木古屋

 

她的初衷是:“我不想挣太多的钱,我只是想享受这里的生活,认识更多的人、交更多的朋友。”

 

▲ 民宿客房

 

这也是为什么480平米的三层建筑仅有4间客房,而更多空间都被她装饰成了漂亮的收藏屋、大大的厨房和能够眺望远方的阁楼。

 

▲ 民宿会客厅

 

异国风味混合中国小镇的古朴,也成为当地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 Estele民宿

   

03

逃离世俗,寻找灵韵

  

Estelle还会亲自做饭,招待客人。

 

▲ Estelle做的鱼

 

▲ Estelle准备的法国汤羹

 

▲ Estelle做的法国点心

 

她在屋外有自己的蔬果田地,保证所有的食材都是原生态。

 

▲ Estelle民宿里的中国茶叶

 

葡萄酒也是她亲手酿制的,普罗旺斯是她的拿手好菜,承载着她对故乡的思念。

 

▲ Estelle准备食物

 

她在法国离婚后,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爱情,只不过很快便无疾而终了。

 

来到云南的她,收养了一只失明的流浪狗油油。

 

▲ Estelle的两条小狗

 

▲ 客人和小狗

 

没有客人的时候,就开着带着小狗去镇里的菜市场买菜、去山间散步,感受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 Estelle在云南菜市场买菜

 

而在她看来,这样琐碎的日子,恰恰承载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天气很好,有很多书、有意义的生活。”

 

▲ 餐桌上的别致餐具

 

Estelle的人生选择和她对旧物的迷恋,让人不由想起一个叫“灵韵”(aura)的哲学概念。

 

▲ Estelle民宿

 

▲ Estelle的纯手工葡萄酒

 

在传统艺术中,灵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它使作品具有象外之象,拥有神秘的氛围与意境,是一种独特的时空交织之物。

 

▲ Estelle的纯手工食物

 

灵韵赋予了手工作品本真性和唯一性,因为它倾注了手工艺术者的心血,而这种特性在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消失。

 

▲ Estelle的日常生活民宿装潢

 

工艺品被机械批量复制、规模生产,事物逐渐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人也是一样。

 

上学、工作、成家、衰老、进入坟墓……人的一生,仿佛也成了失去灵韵的现代工艺品,忘记了生命本来还有许多由勇气和个性衍生的可能性。

 

▲ Estelle的多次蒸馏酿造的果味白兰地

 

Estelle或许就是那个在追求灵韵、追求本真的人。

 

她在前40年日复一日的职业生涯中逐渐枯萎,进而开始寻找一种回归生命的道路。

 

▲ 菜园里的Estelle

 

▲ Estelle装饰的中国油画

 

人们常说:大胆的人,先享受世界。

 

按部就班和遵从内心,你又会如何抉择?

 

▲ Estelle的民宿

而Estelle的人生也恰恰启示我们:社会的框架、他人的眼光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与其困在社会严丝合缝的茧里,不如忍受化翼之苦,破蛹成蝶。

人生短短三万天,愿你我都有魄力打破枷锁,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