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江都一无人机爱好者蹲守月余
航拍东方白鹳孵化全过程
1 下蛋
2 孵蛋
3 破壳
4 孵出幼鸟 受访者供图
近日,江都一无人机爱好者经过一个多月耐心蹲守和精心拍摄,成功用航拍技术记录了一对东方白鹳从筑巢、产卵到孵化的全过程。这段珍贵的影像展现了东方白鹳繁衍生息的奇妙瞬间。
拍摄者告诉记者,2月底的一天,他途经江都小纪镇迎新村时,突然从一个高压线杆上传来特别鸟叫声,抬头一看,发现在高压线杆顶部有两只体型较大的鸟儿正在忙碌着筑巢。他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无人机,在不惊扰到鸟儿的情况下进行了拍摄。后经专业人士辨认,两只大鸟系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得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便有了记录孵化全过程的想法。于是,他每隔几天就会带着无人机到附近,在确保安全和不惊扰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差不多3月初,它们就把巢搭建好了,很快巢里就出现了4只蛋。”拍摄者称,在建巢过程中,两只东方白鹳会同时外出,自从出现4个蛋后,始终会有一只留下来孵化。遇到天气特别好的时候,还会站起来用长长的嘴拨弄着巢里的4只蛋。天气不好时,一只蹲在巢里孵化,另一只则会守护在一旁。
“就这样,经过30多天的孵化,4月初的一天,我再次去拍摄时,突然发现从留守的大东方白鹳的翅膀下面,探出了一只小脑袋,不停地向四周张望。”拍摄者说,那天风比较大,大的东方白鹳一直没有起身,牢牢地护着下面的小鸟。过了两天,天气特别好,拍摄者再次带着无人机进行拍摄,这次清楚地看到在巢里有3只小鸟破壳而出,还有一只蛋未能孵化出小鸟来。
拍摄者介绍,小鸟刚孵化出来的时候不会吃,大的东方白鹳就出去抓小鱼,飞回来嘴对嘴喂小鸟。现如今,小鸟长大了一些,两只东方白鹳轮流出去捕食回来放在巢里让三只小鸟自己吃。
东方白鹳的孵化全过程影像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自然记录,更是当地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体现。
东方白鹳是少见旅鸟。春季和秋季可见迁徙飞过,但极少在本区域内降落停留。因东方白鹳繁殖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目前已处于全球濒危状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EN)等级,中国于1989年将其列入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通讯员 朱彬 记者 崔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