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阳光灿烂,但有些人却“见不得光”——一晒太阳就皮肤红肿、瘙痒甚至起水疱!这可能是日光性皮炎在作祟。让小苏(化名)不理解的是,自己明明擦了防晒霜,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个“见光死”的皮肤问题呢?
“医生,我平时都涂防晒霜的,怎么还是过敏了?”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皮肤科蔡宝祥博士的门诊,26岁的小苏“红着脸”走了进来。小苏是一名公司白领,平时很注重护肤,每天出门前都会涂抹SPF50+的防晒霜。小长假期间,她和朋友去周边游玩,尽管补涂了两次防晒,晚上回家后脸颊还是火辣辣地疼,第二天更是红肿脱皮。“这是典型的日光性皮炎。”蔡宝祥博士检查后表示,近期,像小苏这样的患者明显增多,他们大多涂了防晒霜,但忽略了其他关键防护措施。
58岁的胡女士(化名)也是因为日光性皮炎前来就诊。因为前几天在户外,没有任何防晒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晒了一下午,眼睑开始红肿,脸部也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疹,瘙痒难耐。苏女士告诉蔡宝祥,以前每到春夏之交也会起疹子,但是一直没有规范治疗,也不知道原来自己得了“日光性皮炎”。
日光皮炎就像是一场肌肤与阳光之间的“战争”。当我们的皮肤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时,就会引发一场“炎症风暴”,导致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出现水疱、脱皮等症状。这就像是皮肤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快救我,我受伤了!”
蔡宝祥指出,预防和治疗日光性皮炎的关键在于做好防晒措施。但擦了防晒霜≠100%防护,以下原因可能导致“防不胜防”:
防晒霜没涂够:标准用量是2mg/cm²(约1元硬币大小),多数人只用1/3量。
没及时补涂:出汗、擦拭会降低防晒效果,建议每2小时补一次。
选错防晒类型:化学防晒(含氧苯酮等)可能刺激敏感肌,物理防晒(氧化锌/二氧化钛)更适合光敏人群。
忽略其他暴露部位:耳后、颈后等常被遗漏。
他还分析,近期很多年轻患者中的“口罩党”增多,一出门各种防晒口罩根本不离手,长期戴口罩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还有些人喜欢频繁去角质、刷酸等护肤使皮肤变薄也是一大原因。
建议出门前30分钟涂抹防晒霜,选择同时防UVA/UVB的广谱防晒,敏感肌首选物理防晒或无酒精配方。最好配合其他的物理防护,尽量选择宽檐帽的防晒帽、穿防晒衣。对光敏感的,可以佩戴太阳镜。
如果被晒伤,可以通过急救三步曲来解决。首先是降温,可以用冷藏矿泉水冷敷,但不要直接用冰块。其次,是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加以修复。最后,一旦出现水疱、发热需及时就诊。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张林霞
来源:中国宁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