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代码到卖米粉的跨界人生 “米粉大王”许斌的“舌尖丝绸之路”|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
更新于:2025-04-17 19:18:38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摄影报道

4月17日,成都伊藤洋华堂超市,顾客拿起一包货架上的岳池莲桥米粉,随手放入购物车内,继续选购。

这看似寻常的消费场景,却凝结着一位银行职员跨越二十七年的破茧之路。1997年,28岁的许斌站在深圳潮湿的暮色中,攥着银行辞职信的手微微颤抖。

那时这个川东青年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年产值数亿的“米粉大王”,用一根根雪白的米线串联起从岳池丘陵到欧美商超的"舌尖丝绸之路"。

近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寻找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时代标杆。

4月中旬,四川银丰食品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内,从深圳的一名程序员,到掌舵年产值上亿的农业龙头,董事长许斌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四川银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斌

it行业浮沉十几年

技术迭代迫使寻找新航道

“年轻时,血液里流的不是血,是沸腾的汽油。”1997年,银行柜台的“金饭碗”还闪着的诱人金光,许斌却毅然推开那扇安稳的大门,从银行离职。

带着年轻人的热血与憧憬,许斌踏上南下列车,奔向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然而,商海的波涛比他想象的更为汹涌,几番沉浮后,他不得不承认:创业的梦想暂时搁浅了。

然而命运总是眷顾那些永不言弃的人。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许斌敏锐地抓住机会。面对陌生的IT领域,这位工商管理专业出身的门外汉并没有退缩。

“当时,我决定重新捧起课本。”许斌在四川大学的校园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计算机知识。2002年,当那张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证书终于握在手中时,他的眼神里闪烁着新的希望。

有了一定技术和经验的许斌,再一次将目光投向经商。接着,许斌开起了自己的小店,专门卖电脑软件。

“年轻时,就是想闯世界。”小店逐渐走向正轨后,许斌不再满足于此,逐渐将目光投向到IT产业更高端的方面,从软件销售转向软件开发。

自此,许斌在IT行业一干就是十余年。既见证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也亲历技术迭代的残酷。当新技术的浪潮再次袭来时,许斌意识到:是时候寻找新的航向了。

让传统技艺破圈

实现写代码到卖米粉转型

2007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将许斌带到岳池。在这个川东小城,他与一碗雪白米粉结下不解之缘。

莲桥米粉厂的车间里,蒸汽氤氲,米香四溢。许斌发现,虽然岳池米粉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始终未能走出区域市场的局限。

“要让这碗米粉香飘万里!”IT行业沉淀的敏锐嗅觉让许斌看到新的可能。像当年编写程序一样,他为米粉产业设计着全新的“算法”:从生产流程的优化,到销售渠道的拓展。

2012年收购工厂后,许斌开启与岳池米粉的新篇章。当时,工厂仍利用剪刀、竹竿、麻绳等,采用传统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许斌深感效率低下。

许斌视察米粉生产情况

于是,许斌决定打破传统的岳池米粉生产方式,做一次大的技术改变。“那时,我们的米粉存在两个最大的问题,生产技术和销售方式。”2013年,在政府支持下,他引进半自动化设备,使日产量从2吨跃升至10吨。

理科出身赋予许斌研发创新的热情。为解决米粉熟化度不均等问题,他亲自钻研工艺,最终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攻克了无添加、韧性差等技术难题。

为打开更广阔市场,许斌将目光投向方便食品领域。通过与白家食品等企业合作,传统“直条”干粉升级为“曲条”和“S型米线”。“现在,我们自己也开发了一些新产品,比如方便米粉,只需要泡一泡就可以食用,非常方便。”许斌说。

自2016年起,许斌组建了专业的网销团队,将电商平台开辟为新战场,现代物流网络则成为他的“高速公路”。依托庞大的网络体系和销售渠道,莲桥米粉不仅畅销全国,还远渡重洋,让世界各地都能品尝到这份地道的川味。

截至目前,产品已参加国内外500多次展会,并出口至巴西、澳洲、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用一根根雪白的米线,许斌串联起从岳池丘陵到欧美商超的“舌尖丝绸之路”。

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塑造“中国米粉之乡”品牌价值

走进莲桥米粉生产车间,身着白色净化服、佩戴口罩与帽子的工人们正专注操作,空气中弥漫着稻米的清香与现代工业的严谨气息。

许斌正在车间查看莲桥米粉包装袋

曾经的老厂房如今焕然一新,全自动生产线每日吞吐着优质稻米,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数倍。而在许斌眼中,硬件升级仅是第一步。

随着京东买菜、深圳正品等平台合作协议的签署,印着“岳池米粉”字样的鲜食产品即将走进大湾区家庭的餐桌。“与海底捞供应链的对接也已启动,未来消费者或许能在火锅店尝到我们的米粉。”说这话时,这位跨界创业者的眼中闪着光。

新修建的厂房

不仅于此,许斌正带领团队搭建起“从种子到餐桌”的完整链条:联合产学研联盟攻关工艺难题,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包装设计,更建立起“保底收购”机制守护农户利益。

在兴隆镇的千亩示范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正记录着动人的故事。2019年起,许斌团队联合农科院专家培育专用水稻,不仅让1036亩荒地变身“有机试验田”,更带动周边5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5000元。

今年,试验田里19个新品种水稻迎风摇曳,这是从西南科技大学等机构引进的“种子选手”。“我们要找出最抗病、最高产的品种,明年就能让乡亲们用上平价良种。”许斌语气里满是期待。

从银行职员到IT创业者,再到“米粉大王”,许斌用二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一个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蜕变,也实现了自己"闯世界"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