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春鲜 尽享春天(健谈)
更新于:2025-04-18 10:55:55

王美华

当香椿探出紫芽,春笋戴上小帽,葳蕤之间,春味满川,尘封了一季的味蕾被唤醒。于是,剪春韭、采椿芽、掐薹菜、挖春笋、摘桑叶、收荠菜……人们把春鲜装进餐盘,咬春嚼春间,满口都是山野灵气和草木清香,仿佛把整个春天的蓬勃收入腹中。

春之味,贵在天地初醒的新鲜,它唤醒新一年的生长。春菜的采食期大多很短暂,稍纵即逝,想品尝这些“春日限定”,往往要与时间赛跑。山间野菜、时令蔬果、地道春茶、江河春鱼,甚至连花草都能入菜吃。对于春菜,人们吃的是“晓雨旋添山蕨菜,春风又上海棠枝”的鲜嫩,品的是“蒌蒿满地芦芽短”的野趣,回味的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春意。

春味馋人,馋的是鲜味,也是乡愁味。岭南的艾草糍粑翠绿欲滴,江南的腌笃鲜汤白味浓,北方的榆钱饭清甜怡人,这些带着露水与晨风的春鲜,在舌尖勾勒出故乡的轮廓。每到春日,家乡的回忆便和春鲜的味道重叠。如若能在某处吃到家乡的春日野味,乡愁便如春水决堤。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中怀念荠菜,这清香里藏着多少游子的故园梦?

春菜之于中国人,从来不只是果腹之物,更承载灵动的诗情。在文人那里,滋味悠长的春日美食,折射着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写尽张志和在春日垂钓的清新意境;“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春日山野清味让苏轼心中轻松惬意;“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陆游对野菜的烹饪颇有心得,认为一点点的盐就能激发菜的鲜美,正应了那句“最鲜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式”。一箪食一瓢饮间,尽是“春在溪头荠菜花”的生命体悟。

飨春鲜,方能知春意,春菜里还藏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在二十四节气轮回中,中国先民早早参透“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的健康密码。春韭配新炊暖胃,榆钱蒸麦饭充饥,蒲公英拌苦菊清火,每口春鲜都是自然开具的养生秘方,是农耕文明给现代人的馈赠。如今,当我们在阳台种下薄荷,在厨房腌制香椿,何尝不是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口春鲜里,有草木生长的力量,有文明传承的密码,更有中国人安顿身心的智慧。当我们以春菜为媒,与天地对话,与历史重逢,与故土相连,或许就懂得为何《菜根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了。

坚硬的山群
坚硬的山群
2025-04-09 08:14:12
生态吾家
生态吾家
2025-04-09 08:14:16
建筑师的空间
建筑师的空间
2025-04-09 08: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