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完全是奔着叶童追的综艺《乘风2025》,没想到我忍不住第一个想写的竟然是陈德容。
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美人竟然用最“恐怖”的方式老去后的样子。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女人不管多少岁,都要保持少女心和少女感”,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种价值导向,因为我不敢想象一个女性在四五十岁以后还保持“少女”是一种怎样的可怖状态。
然而,51岁的陈德容具象化了这个状态。
51岁的她,扎着十几岁少女的那种双马尾,一副傲娇且小心眼姿态责怪王蓉等队友不体谅她不包容她的样子,大开大合的夸张肢体动作,频繁的翻白眼……让人,嗯,失语且沉默。
最近网友都在感慨陈德容不美了,一脸苦相和弱者姿态。
然而,我觉得她的问题不是不美了,而是她这个人本身的问题。
美人迟暮固然是一种落寞,但是这都是什么时代了,大美人赵雅芝不也在继续活跃着么?刘晓庆成了庆奶了,依然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还在吸粉拍短剧。
这两日我看了很多关于陈德容的信息和资料,我不觉得是美貌红利毁掉了她。
很多人一提到她,就是一套“享受了美貌红利,过得太顺了,才这么废”的说辞。
我认为,这个说法很像“皇帝用金斧头砍柴”的逻辑。
有时候我们得承认,普通人对美貌红利的认知还是不够准确,要么过高地估量,要么过低地忽略。
另外,我想用一种动态的认知模式来看待一下,那就是人是变化的,是流动的,美貌红利也是不断地在消退的,身处其中的人比我们旁观者更能真切感受到这种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当红小花和大花都在忙着转型,从靠颜值到靠综合实力。
美貌只是名利场里的一个基础资产,“美则美矣,毫无灵魂”,那是没有长久竞争力的,所以很多美人在触到人生第一个暗礁(比如婚姻,比如事业滑坡等等)的时候,就会开始醒悟,意识到要从”长得美“转变到”活得美“,就如亦舒说的那般“最紧要是姿态好看”。
所以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美貌不值钱,但”美“很值钱。
比如60多岁叶童的“美”,赵雅芝的“美”,惠英红的“美”……
如果非要明确一下,那么这种“美”是一个人勇敢地和生活、生命的种种过招后结出的人生果实。
很显然,陈德容没有这种人生果实。
她的心智好像一直停留在了少女时代,她拒绝完成自我的社会化。
看了很多陈德容之前的采访和综艺,我发现她的口碑并不是在这次浪姐才崩的,纯属因为之前太糊了,所以崩的没有知名度。
2020年,她参加了综艺《我就是演员3》,那时候这类表演类节目还真的在聚焦演技,给很多想要复出的演员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比如胡杏儿和温峥嵘。
所以,陈德容上这样的节目的目的显而易见,她是需要机会的。
但是她肉眼可见地没有成长,当时她和张檬重演《孝庄秘史》,她还是老一套的苦情+咆哮。
评委们指出她演戏的问题,她不仅听不进去,还强硬地反驳自己有自己的理解。后来,郝蕾一针见血:“你们不像蒙古贵族,仪态和台词都浮在表面。
郝蕾一语中的,陈德容真的就是很“表面”,很“肤浅”。
对于她的演艺事业,她完全是一副“停滞”的思路。
多年前接受采访时,她白眼一翻,说如果有剧组来找她演妈妈,对她来说是奇耻大辱。她甚至公开放言说自己保养的很好,这辈子都不可能演妈妈、奶奶这种角色。
所以,当郝蕾在综艺《我就是演员》上针对行业乱象一针见血地提出:“中年女演员还在演少女,那让真正的少女演什么?”
陈德容听后很不屑地傲娇接话:“演婴儿啊。”
这样的言论,这样的价值判断,谁还会来找她演戏呢。
可是,在做少女这件事上,她又是很拧巴的。
刘晓庆也被网友笑评为“丫头”,但是她和陈德容的这种“少女执念”是不一样的。
刘晓庆她是很有生命力,她是有强烈的“主角情结”,她是不服老,是就想活跃在人前。而陈德容不是的,她害怕抗拒衰老,她讨厌过生日,甚至连生日蛋糕都不敢切。
陈德容在浪姐里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她这种拧巴背后的真相。
一公的时候,她和王蓉黄英一队,她说自己是一个舞蹈小白,王蓉黄英这种有舞蹈功底的人,不理解她,不包容她,作为一个团队,其他的队友不帮助她,让她觉得很崩溃,没有爱。
好的,到了二公的时候,她阴差阳错地和吴宣仪、vava一队,这俩队友是聪明人,不仅想到了好的舞台方案照顾陈德容,还主动帮她找老师指导,甚至帮她记住她那部分的舞蹈动作特意辅导她,更绝的是,两个队友还哄着她。
这够有爱,够包容她了吧。然而!吴宣仪只不过是让她把歌词和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练,陈德容就跳脚鸡似地来一句:“啊,你不要逼我!”
她不想练习不想努力,不想付出一丁点,但是她又觉得别人的努力和优秀太刺眼,伤害到了她。吴宣仪和vava都做到这种地步了,她还在控诉说她在这个团队里很孤独……
说句残忍的话,这已经是一个“废人”了。你说她傲慢、懒惰、不思进取,已经不能评价她了,她不在这个维度里了。
同样地,没有舞蹈功底的59岁的邓萃雯,人家主动示好和队友打成一片,主动去加课加时的练习;同样是做队长,侯佩岑面对比自己唱跳功底好的队员管乐,人家懂得去中心化,懂得放权,懂得借力。
陈德容呢,除了抱怨就是抱怨,队友提出一点问题,她就应激反应,怼人家说“队长要不给你当”。
陈德容不是过时了,她是压根就没踩进这个社会节奏里。所以当一公结束后,队长和队员相互选择的时候,人家都在盘算实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匹配度的时候,她却高高在上丝毫不识时务地说她想去有爱的团队。
二公比赛,她划水成那样,却因为吴宣仪和vava躺赢,这不是弱者对强者的霸凌,是大家选择了一种哄骗式的忽视,毕竟人们都知道“宁可和明白人打一架,也不跟糊涂人说一句话”的道理。
对一个拒绝社会化的人,一个执念地活在十几岁少女时代的人,你能怎么办呢?认知和逻辑都不在一个层次里,颗粒度都对不齐,你能怎么办呢?
陈德容不是没有成长和社会化的机会,比如她参加演技综艺的时候,比如她几年前在油管和微博上拍视频想转型做网红的时候,比如她前些年说自己要开始搞好自己的演艺事业的时候……
但是她没多久就都放弃了,她不是没有机会领略到名利场的残酷,她也有自己要解决的人生课题,但她就是拒绝成长,选择继续躲在“少女“的壳子里寻求安逸。
《中年的意义》一书中对“中年”的描述是这样的:
“几千年来,自然选择把年过四十的人类塑造成独特的生物。他们并不是逐渐凋零,而是进入一个特别的人生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们的社会、情绪、生理、性爱和心理世界都会再次发生改变,达到新的状态。”
陈德容,没有到达这个新的状态和阶段,她只是年龄数字到了。
那么,这样少女般“任性”地活着怎么样呢?
陈德容面相里的苦和弱就是答案。
来源:十二朵女王的生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