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口上,有一只能够情况比犯错更为可怕,那便是以错误的方式固执坚守。
有些人口口声声要“变得更好”,实际行动却像是在给自己埋下隐患,明明怀揣着省钱的想法,最终的花销却越来越多,一心想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可结果只是在不断地消耗自身精力。有些不良习惯并不会让你瞬间陷入困境,却如同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你。
我梳理出5个极易导致越努力却越焦虑的不良习惯。看看你是否也有这些问题?
1、把占小便宜当做省钱
常有此类广告语:9.9包邮 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于是你果断下单了,还感觉自己深谙生活之道。不过十块钱,买份开心也挺划算。但当快递拆封后才发现:要么是质量差强人意,要么就是用不了几次的产品。
最糟糕的是,这种贪图小便宜的行为让人上瘾,购买时无比畅快,可当东西堆满家里,没有存放空间时,又满心嫌弃。从短期来看,这好像是在省钱,可从长远角度分析,这其实是在给自己花钱增添麻烦。
真正的省钱,并非是买的便宜,而是买的值。购买一件质量优良,经久耐用的物品,远比囤积一堆9.9元的无用之物划算得多。你自认为的节省行为,实际上是在持续消耗你的空间、时间以及精力。
2、把不懂拒绝当做温柔
总想“顾全大局”,总想和每个人都搞好关系,最后发现大家只是把你当成工具人,你最后变得和谁都“关系不好”。
拒绝别人仿佛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我们总是觉得:答应了才是好相处,才是善良的表现。但实际上,过度的迎合与自我牺牲只会让自己的精力被消耗殆尽。这世上存在着一个残酷的定律:你若不设定界限,别人就不会替你考虑。你越是好说话,别人就越是毫无顾忌地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到最后,你的生活全然被别人的安排所占据。
真正的温柔,是先学会对自己温柔,只有能够坚守自身界限的人,才值得被他人所尊重。
3、把碎片化信息当做学习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习惯呢?
每天上下班途中,刷着知识类短视频,就觉得自己在充实自我,收藏了成百上千篇干货文章,甚至还专门建立了学习文件夹,心想以后肯定有用。购买了大量的理财,健身写作课程,可却从未真正去实践。这些信息确实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自己正在变得更好的错觉。
但关键在于,你真的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学习的本质并非仅仅是知道的更多,而是能够运用。仅仅进行输入,却没有输出,就如听一个永远无法消化食物的仓库,囤积再多也毫无意义。
真正地学习,需要完成输入-思考-输出这样的一个完整的闭环。
例如,看了一篇文章后,写200字左右的总结,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生活中;学习了一个概念,就尝试用它写一篇笔记,或者讲给他人听。相较于学了100个方法,真正去执行一个方法,才是改变的开端。
4、把即时满足当做快乐
今天太累了,先点杯奶茶犒劳一下自己,先刷一会短视频等会再开始干活,再玩一局游戏,马上就去睡觉......
这种短暂的快乐,就如同精神鸦片一般,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安慰,可从长期来看,消耗的却是你的自控力。大脑对于奖励极为敏感,会逐渐形成路径依赖,一旦习惯了用短期快感来缓解压力,就很难再通过真正的努力去实现成长。
短期快感就像糖果,容易让人上瘾,却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和营养。成年人的快乐并非是被快感所左右,而是能够掌控自己,清楚何时该享受,何时该克制。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
5、把短期透支当成投资
心血来潮,办了一张健身卡,幻想着自己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样子。可现实却是,去健身房的次数屈指可数,健身卡渐渐被遗忘在某个角落,为了让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满心期待着开启知识的盛宴,然而下载的电子书堆积如山,却大多连封面都未曾打开。
这些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只要花了钱就等同于在投资自己,,但是真正地成长,绝不是仅仅花钱就能实现的。
投资的真正价值核心在于投入,而非单纯的消费。花钱购买服务,购置工具,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后续得行动!
要是没有行动一切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倘若你想要健身,别急于办卡,不妨先挑选一双合脚的跑鞋,从每周三次的晨跑开始迈出第一步;要是你渴望读书,不要一下子囤积几十本书,先拿起一本,设定每天阅读20页的小目标,循序渐进。
真正的投资,是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让自己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步成长,所有没有实际行动支撑的所谓投资都只是在给自己徒增无形的负债。
人生最残酷的一点是,所有的伪努力都会在未来某天让你为它买单。
如果你发现你中了上述的任何一条,那么现在就是变强的最好时机,不必一次改变所有,但至少从今天开始,把一个个错误踢出自己的生活。
愿我们都能走在真正成长的路上,而不是被努力的假象欺骗,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