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你肠胃这么娇气!”老李一边泡着热脚水,一边慢悠悠地说。
这天是社区的老伙计聚会日,大家轮流做饭。这回轮到老李做东,可老李临时家里有事,就换了老王主厨。
老王为了露一手,特地准备了他最拿手的“麻辣海鲜火锅”,香是香,可不少人饭后都觉得肚子不舒服。
“我说你是不是最近看电视少了,谷雨这节气吃错东西了,老人小孩都容易受罪。”老李一边端出一碗姜糖水,一边嘟囔,“老祖宗早就讲了‘谷雨五不吃’”
“那都说的啥‘五不吃’?你说说,我长记性。”
可不是嘛,都说“谷雨五不吃,吃了病易沾”,到底是哪五样?为啥偏偏这个节气要这么讲究?
一、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别小瞧
谷雨,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收官之战”,2025年是4月20日这一天。
古人说:“谷得雨而生”,意思是说这个节气,是春天雨水最多、最养庄稼的时候。雨水一来,谷物也就开始蓬勃生长。
但对人来说,情况有点不一样——
谷雨时节,天气说变就变,气温忽冷忽热,南方湿气重,北方风还大;人身上的阳气虽然慢慢旺起来,但五脏六腑还没完全适应气温的升高,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出问题”。
这个时候要是吃不对东西,就像拿个热锅去倒冷水,不闹肚子才怪。
这才有了老祖宗那句提醒人的老话:“谷雨五不吃,吃了病易沾”。
二、“谷雨五不吃”,吃对了比吃补药还重要
1.不吃生冷寒凉食物
这个最容易被忽视。天一暖和,冰镇西瓜、冷饮、凉拌菜就上了桌,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喝冰奶茶,老年人也喜欢吃凉拌黄瓜、苦瓜、凉面啥的。
但在谷雨时节,人的脾胃功能还是偏弱,寒凉的东西一吃进去,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还容易引起腹泻、腹痛。尤其老年人,一受寒肠道就敏感。
中医讲“寒者温之”,这个时候更应该吃些温补、易消化的食物,小米粥、姜枣汤、山药炖汤都很不错。
2.不吃辛辣油腻食物
火锅、烧烤、辣炒菜、肥肉,这些口味重的食物,谷雨时节也不建议吃。
这类食物会助火生湿,肝火上炎,容易导致上火、口腔溃疡、便秘,严重的还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3.不吃“发物”
所谓“发物”,就是那些容易引起旧病复发、或者加重炎症的食物。像虾蟹、羊肉、蘑菇、咸鱼、腊肉、韭菜、竹笋这些,在谷雨节气要尽量少吃。
特别是患有湿疹、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病的人,更要警惕。这段时间湿气重、气温不稳定,吃发物更容易让病情加重。
4.不吃高糖高脂食物
蛋糕、甜点、奶茶、炸鸡汉堡,别看香,谷雨时候真不适合吃太多。
中医讲“脾为生湿之源”,这类高糖高脂的东西,会让脾胃更容易生湿,湿气一重,整个人都懒洋洋、提不起劲,还容易引起肥胖、血糖血脂升高等问题。
这个时候多吃点天然食材,比如杂粮、豆类、绿叶菜、水果等,给身体“减负”。
5.不吃隔夜、发霉变质的食物
这个时候温度湿度都上来了,食物容易变质,尤其是隔夜饭菜,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滋生细菌和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是啥?一种致癌性极强的毒素,特别容易藏在发霉的花生、玉米、米饭里。谷雨时节湿气重,千万别嘴馋心软。
建议熟食最好一次吃完,剩菜一定冷藏保存,第二天必须充分加热。
三、谷雨之后,这样养生才舒服
吃不吃只是一方面,日常调养也很重要。谷雨一过,气温开始上升,湿气、风邪也开始活跃,这时候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身体都进入一个“临界点”,调养对了,能帮你顺利迎接夏天。
1.重在健脾祛湿
脾胃是身体的“后天之本”,谷雨湿气重,脾最容易受困。表现就是:没胃口、舌苔厚腻、容易犯困、身体沉重、口中发黏。
养脾祛湿推荐食物:
•红豆、薏米、茯苓煮水喝(但脾胃虚寒者别喝太凉)
•山药、芡实、小米粥
•老姜、红枣煮水,温中健脾
如果不想煮,可以去中药房买“祛湿茶包”,但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别盲目喝。
2.适量运动,出点汗更好
谷雨之后建议适当锻炼,不需要太剧烈,关键是“动起来”。出一点点汗,能帮助身体排湿气、提升阳气。
别贪凉,运动完一定要及时换掉湿衣服,防止湿邪入体。
3.早睡早起,别熬夜
谷雨之后阳气逐渐升发,晚睡容易伤肝、熬夜则会打乱身体正常节律。
建议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6-7点起床,顺应天时。中午可以小憩30分钟,但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容易精神疲惫。
小结
谷雨虽说只是个节气,但它其实是春天“转夏”的关键节点。饮食上多点注意,不吃生冷、不碰发物、不贪口福,就能减少很多小毛病。
咱们常说“顺时而养,事半功倍”,身体也是一样——节气不等人,你顺着它走,它就少给你添麻烦。今天你开始“谷雨养生”了吗?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来源:蓬莱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