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在二维平面中呈现三维空间,画面的空间感尤显重要。空间感在于突出主体形象,表现结构层次,传递整体形式美感,由此形成主题表达。摄影者立足现实物理空间,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空间,通过构图形式、景别、线条、明暗、虚实等多种方式,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形成画面的空间感,吸引观众关注,引导观看,取得理想的视觉效果。
有致的景别设定,以距离变化与焦距调整等呈现空间感。远景空间更为广阔宏大,可展现大规模,运用于大场景、大活动呈现;全景空间更为突出环境,营造氛围,运用于事物面貌展现;中景空间更为强调主陪体关系,运用于叙事表达;近景空间更为紧凑,突出主体,往往运用于强化心理空间。景别设定有序协调主陪体表现、大小比例、远近层次等,有效展现背景环境,显现不同空间感。
有力的线条表现,以线条牵引、疏密变化等突出空间感。通过提炼、运用独特的线条指向,起到视觉牵引作用,延展且凸显空间;通过线条的疏密变化在视觉层面拉开层次,体现空间感。有效的明暗对比,以影调、明暗等变化营造空间感,通过明暗突出亮点,展现立体,形成视觉纵深,拉开主体与背景距离,突出主体形象。有度的虚实对比,以虚实相应等体现空间感。通过虚实表现使观众在符合真实观看中拉近空间距离。
此外,色彩表现还对空间感形成近暖远冷的特定影响。需注意的是,空间表现应根据创作意图而处理,多数情况需增强、凸显空间透视,而有些则需以平面化的处理来压缩空间,也属于空间表达调控的一种。
摄影发展历程中,各流派的诸多名家对空间表达形成各自特点,高艺术摄影以拼贴、叠印方式呈现符合主题内涵的情境化空间;自然主义摄影强调真实空间;新客观主义摄影名家伦格-帕契的《秋林》以线条疏密节奏、明暗等突出空间层次;纯粹主义摄影名家斯特兰德的《白色栏杆》以压缩空间而成为新突破,韦斯顿的《贝壳》以曲线变化深化视觉空间成为经典,亚当斯的《月亮和半圆丘》以明暗增强纵深;抽象摄影多以压缩空间营造抽象之美;超现实主义摄影往往通过空间夸张、突破形成幻象;布列松作品更是以几何型构图营造独特空间成为创作典范。
当代摄影家要解析摄影名作中空间的表达,深化对空间的理解与运用,在现实感受、现场创作中推敲空间表达,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契合主题传达、形象表达的独特空间感。
龙腾盛世春意欢 郭兴强 摄 点评人:王朝阳(安徽省阜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点评:龙灯头以其形态、色彩、亮度得以突出,沿龙头目光在视觉上形成指引,突出了古建筑间的纵深透视,整体明暗有序,大红金黄的暖色、密集人群渲染了节日气氛。远处灯光闪烁、起伏有致的高楼,增强了空间感。这幅作品主题与构图空间感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路遇 汤志明 摄
点评:S形构图增强了路的延伸,强化了空间意味。路两旁绿树红花相映衬,穿行而过的山鸡排列有序,动态不一,极具生趣。宁静、和谐且富有趣味的画面,突出了生态优良,亦从侧面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意。
百米高空架桥忙 李智宏 摄
点评:整体形成对角线结构,突出了画面的动感与气势,强化了高度与纵深。架桥结构的红色尤显突出,更凸显了架桥工人形象。楼房与之对比,大面积建筑在画面中的“小”,衬托了桥的高大,远处蓝色天空衬托了桥体的色彩。
船舶生产力 陈志强 摄
点评:框架式构图增强了画面空间感,展现了船舶生产的环境,突出了船舶形态美感及立体感。船头色彩冷暖对比,星芒出现的角度,以及各种线条的协调统一,都成为画面的亮点。
穿越 陈尚志 摄
点评:长城、高速公路在画面中古今并置,仿佛时空穿越一般。处于暗部的长城更突出了居于亮部的高速公路,公路的弧线形成视觉引导,强化了纵深延展之态。路中往来行驶的车辆增强了动感。
群峰峥嵘 柳树森 摄
点评:画面极具气势,云雾缭绕间层峦叠嶂,远近高低错落有致,虚实、浓淡之间延展了纵深,拓展了空间。三角形山形构成稳定之势,云雾缥缈增添了灵动之感。
城市雪雕 杨鸿宝 摄
点评:雪雕在大小、单双、背侧等对比中极具趣味,挖掘机与正在雕刻的雪雕形成形态、色彩对比,雪雕上的人物相对,正在雕刻的人物服饰色彩鲜明,尤显突出,与机身、另一处雪雕色彩相呼应。远处高楼相映衬,突出了空间感。
博卡拉的彩虹 纪忠华 摄
点评:群山下的城市建筑林立,密密排列,冷暖相宜,全景表现在近大远小、近实远虚间显现空间的广阔。画面中的彩虹以其弧线、色彩尤显突出。
鲸之舞 陈建新 摄
点评:平静的海面舞起的鲸鱼,位于井字形构图黄金分割点处,突出了形态。鲸尾舞动形态与远处山峰形成对比与呼应,构成独特之形。鲸尾落下的阵阵水花,增强了鲸舞的气势与动态。画面在虚实、浓淡之间拉开距离,表现了海的宽阔与画面的简洁。
活力四射 龙凤英 摄
点评:主体运动中的人物在虚实、动静对比间尤显突出,动态生动,动作状态显现出速度、力量、技巧之美,激起的阵阵浪花强化了人物的激烈动感。整体画面压缩了空间,连接了海天,凸显了人物在巨浪中挥洒自如的状态。
假日球赛 刘丽 摄
点评:人物的瞬间动态、表情生动,展现了球赛的紧张气氛。正面、背面的孩童形象相对比,围绕足球为中心聚集。画面视觉显现的“大”足球,在大小对比间突出了空间感。草地中的人影有序地映衬了人物,增添了线条的趣味,丰富了画面。
礁韵 刘燕 摄
点评:在明暗、虚实、远近、大小等表现中凸显空间,画面中礁石极具质感与立体感,整体形成对角线动势。长时间曝光将动态流淌的海水表现得如丝绸般映衬着礁石,动静对比强化了想象空间。
绿宝石 卓育兴 摄
点评:高空俯视的视角展现了恢宏的雪山全景,画面极具空间层次,在群山间突显了蓝绿色湖泊,饱和度高的湖水与消色的山林形成对比。白雪覆盖了山体,丛林密密犹如素描肌理般笔触呈现,远处蓝天白云呼应湖水,体现深远空间。
人约黄昏后 姚桂梅 摄
点评:静谧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行走、慢跑、拍摄、驻足等不同人物在画面中错落有致、方向不一、背侧有别、形态各异,在大小对比间拉开空间距离。作品有效地运用了光影表现,侧逆光形成了前后景的对比,暖色调营造了意境。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5年·第16 期·4 版
文、点评:赵昊